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中国文化分析 > 文化分析文章 > 中国文化浅思

小农与流民文化

2019-05-11 08:12:18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小农与流民文化

生于0715

 

 

小农与流民文化具有鲜明的思维特征。《庄子 秋水》里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跟井底之蛙说大海,因为它所处的空间太局限,无法亲眼看到;不能跟夏天的虫子说冰天雪地,因为它的生命活不到冬天那个时候;不能跟见识浅陋、思维错误的人说“道(真实、规律、真理)”,因为他们的教育经历已经把他们束缚住了。庄子的这段话,对于非理性的思维特点是一个很好的总结。

 

小农和流民们的思维特点,与庄子评论非常契合。这种总结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小农和流民人群的思维状态,也可以叫做小农和流民文化。

 

小农和流民们的思维基础是:1、既得利益是核心: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是绝对的、不可动摇的生存基础;2、“外财”是目标:可以看到的钱,也希望得到的,提高自己生存感受、也就是让自己生存更好的辅助;3、价值创造是幌子:对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尤其是无法形象化的“价值”根本无法理解,有的人干脆丝毫不予理会,而更高明的人则用这些价值来忽悠别人,以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获得更多的外财。

 

以这个思维基础为开端,从狭窄空间范围和短期的角度,小农和流民文化属于理性范畴,非常有利于个人利益;但是,如果将空间和时间扩展开,小农和流民文化则表现为非理性。

 

小农和流民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小农指的是,一辈子在一小块土地上耕作,没有读过很多书或者不识字、生活范围往往不超过50公里,经济收入微薄、生产工具简单落后、房屋和家具简陋等等;流民指的是,流离失所、到处流浪、几乎无个人财产,随时面临饿死的危险。

 

套用《庄子》的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出小农和流民文化的思维特点: 首先,小农和流民对物质利益具有超乎一切的渴望,而且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最多兼顾一些家人利益。而且,人们对已经到手的利益极度关注,也就是不顾一切地想保护既得利益。当小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流民在饥饿的时候,连一点点粮食都看得非常重要,可以因此而拼命。这种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的情况,就形成了人们的思维起点,也就是既得利益“点”。而井鼃思维的起点,就是只看自己、只看眼前的既得利益点。

 

其次,人们从既得利益的“点”出发,形成的单线思维。 当人们有了一些既得利益,就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想着自己将来会越来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只想着好的方向,不想着坏的方向。如果跟这些人讨论未来的困难和饥荒,就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反感,也就是“夏虫不可以语冰”。

 

第三,当人们以既得利益为出发点、完全关注既得利益、并且想着越来越好的方向时,无法理解突然发生的困难、甚至灾难。因为人们忙于获得眼前的利益,既不读书、也不思考,所以无法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或者规律,只想着向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自己的钱突然会血本无归、为什么自己会碰到倒霉的事情。很多人信算卦看相、去烧香拜佛,都是无法理解背后机理的表现,也就是无法理解“道”。

 

对小农和流民们的这三个特点进行具体剖析,就可以看到大物理的社会文化基础。

 

中国社会是小农和流民文化的典型代表。从历史上,中国属于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国家,整个社会具有明显的小农文化特征。由于频繁的战乱、民众流离失所、以及反复的人口减损,流民意识在人们的思维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1949年开始的过去60多年,共产主义体制通过各种手段,在社会中继续强化小农文化和流民意识。

 

在前30年,共产主义体制一方面通过外部闭关锁国、内部严厉的户口制度、言论管制和思想灌输,将民众的身体固定在狭小的生活空间范围内、思维和眼界固定在狭小的思想范围内,形成典型的小农文化意识;另一方面,50年代的各种运动、支边和大饥荒,60年代之后的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让社会中形成事实上的大量流民。绝大多数人的小农意识和城市青年上山下乡之后形成的流民思维,对80年代之后的中国社会形成关键影响。

 

在后30年,表面上,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GDP快速增长,中国产品出口迅猛增加,似乎快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但实际上,中国的小农和流民文化没有改变,反而进一步加强。尤其是90年代中期之后,大量内地人口到沿海打工、农村人口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如果从常住的角度,进入2010年代之后,城市人口实际已经超过农村人口。而且,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男女大都在城市中长期生活。 在中国春节的时候,一部分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农村。

 

当大多数城市上山下乡的人们逐渐掌控了城市的主导权,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形成了流民思维为主导、小农意识为基础的第二阶段文化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表现出小农和流民文化紧密结合的社会特征。

 

 

(节选自《中国大物理》)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