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中国经济分析 > 中国大陆经济分析

中国实体经济走向末日

2015-04-26 14:03:09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中国实体经济走向末日

王尚一

 

 

中国人一向善于自我安慰。当经济开始崩溃,人们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形势转差,但是政府万能,十几二十年没问题。随着崩溃逐渐展开,人们发现病来如山倒,崩溃速度之快让人目瞪口呆,再想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2012下半年,中国实体经济加速崩溃;2013下半年,大多数实体持平或者亏损,其中一部分直接倒闭,或者虽然表面上营业实际已破产,即使账面上盈利的企业,相当一部分也难回收货款。在此期间,大多数实体业主都认为,此时已很困难,未来不会更差,所以继续投入,坚持到最后成赢家。可惜这一次,他们打错算盘。20144季度,实体经济跑步进入全面崩溃阶段。

 

在不同领域,实体经济表现有很大差异。中国经济主要包括三大模块:投资、内需和出口,三个板块各种涉及不同的产业,相互联系又区隔明显。过去,中国总是极力刺激某个模块的经济增长,以带动其它模块的运转。中国2013GDP构成56.9万亿元,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将近5.70万亿元,仅占10%,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大约为44%,第三产业则为46%。另外,中国2013年出口总额为13.7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4.1%。除了房地产和汽车等大项外,中国民众的内需消费比例非常低。根据GDP 比例,直接与投资板块相关的经济部分,最少占到GDP总值的50-60%。到2014下半年,三个板块全面熄火,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速度急剧下降。

 

投资板块升的最高摔得最惨。在中国,投资主要意味着建筑投资,主要包括政府铁公基、房地产和私人建设投资。2008年后,4万亿和外资涌入投资领域,全面拉动经济,投资领域极为火爆,建筑工程遍地开花。不过,由于建筑规模过大,投资仅够启动资金,随着资金逐渐匮乏,大量工程后续掉链子。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投资行业利用金融工具,加强银行借贷、理财产品、民间高利贷、从香港搞美元贷款、境外上市融资等手段。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资金越来越缺乏,建筑规模逐渐放缓。2013下半年后,银行自身资金也面临巨大缺口,银行间拆借利率加速上扬,银行为了保障自身资金充足率,大规模卡紧贷款。建筑工程大面积熄火,大部分工程进度放缓,一部分工程烂尾,规划尚未开工的则无声无息无下文。到2014下半年,各种工程大面积停工。

 

 投资减速影响巨大的相关产业链。实体经济中,煤炭、钢铁、水泥、建筑机械、其它类建材、家具家电等大量行业,都与建筑直接相关。在投资火热期,相关行业纷纷加大投资,扩大产能,力求最大规模占领市场。随着建筑熄火,各类相关产品需求显著下降。各个行业和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展开激烈价格战。当销量下降和价格战叠加,行业营收显著下降,亏损严重,尤其是钢铁煤炭等主力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意味着整个上下游产业的严重困境。钢铁、煤炭、水泥、建筑机械和其它关键建材等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规模投入巨大,在投资火热期间,天量贷款扩充产能,最终造成严重产能过剩。由于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极高,产业只能靠畅旺的市场需求支撑,随着市场降温,营收大幅减少而整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下,大多数企业陷入实际破产或者接近破产的境地。

 

饮鸩止渴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意味着实体经济全面破产。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但是在中国,面临绝境,大多数企业选择孤注一掷。例如,在总体钢铁需求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各大钢厂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仅不敢关火停炉,反而更积极生产,增加钢铁产量,加剧市场供应,导致钢材价格持续走低。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钢铁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当然,如果钢厂主动关停,等于将亏损落实,企业倒闭表面化,直接面对银行收账、资产拍卖等一系列恶果。企业难以接受停炉破产的可怕后果,为了维持生产,只能想法更多负债。另外,在市场竞争中,生产商大量赊销货物或者实施金融销售,建筑机械行业全面实施少量首付、分期还款的金融销售手段。随着市场恶化,大量赊销和金融销售变成呆坏账,企业账面应收账款将变成呆坏账。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增加产量和赊销政策让优胜劣汰变成同归于尽。

 

大崩溃过程中,产业不同,方式也不同。大致上,产业破产从中间环节开始,逐步延伸到生产企业。2011下半年,社会资金链开始断裂,建筑行业付款能力明显变差,相关贸易环节感受到很大的销售压力。2012年,钢贸系统持续爆破,经过一年左右,几乎全面崩盘。建筑机械行业明显加大融资销售的力度,大量业务成为高风险业务,经销商生存日益艰难。在建材、家居装饰和装饰等市场,业务呈现波段式下跌的萎缩。在资金投入和规模较小的小而散型建材装饰家具行业,企业倒闭与整体市场萎缩相匹配,呈现梯级倒闭模式。2013下半年,倒闭加速,在资本密集型、负债沉重的煤炭、钢铁有色、建筑机械、水泥等行业,各类大型企业继续支撑,即使实质已经破产。例如,贵为央企的中钢债台高筑严重资不抵债,到期的贷款和应付账款无法兑付,国资委也没有拯救的意愿。但是中钢通过对相关应付款项赖账,公司仍在苦苦支撑。不久的将来,一旦这些资本密集型的巨无霸撑不住,将是整体连续垮塌。

 

随着建筑与相关产业陷入绝境,相关地区经济也受到明显影响。大量建筑和装修工程停工后,施工人员纷纷离开。在建筑相关的小而散产业中,大多数企业在停工和半停工后,工业园区的工人也大量离职,由此间接导致周边服务业也日益艰难。由于建筑工地和生产工业园区遍及全国,全国各地建筑工地和工业园区周边的经济,都受到萧条的影响。纵观全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集中,特定地区受到更大的经济冲击。例如,煤炭是山西、内蒙等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支持地方财政,由于低价进口煤剧增,加上市场需求减少,煤炭价格连续下跌,一些中小煤炭企业不得不倒闭,对县市经济造成重大冲击。鄂尔多斯耸立的巨大鬼城,房价从接近2万直接降到3000还无人问津,成为国外媒体广泛报道的事件。耗资7000万嫁女轰动全国的原山西柳林首富邢利斌,在20143月被爆出负债近300亿元无法清偿,同时还被爆出拖欠工资、欠缴税款、职工养老保险金、工程款、材料设备等多项财务问题。在邢利斌被警方带走后,当地经济受到强烈震动,经济秩序趋于失控。即使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依靠自身的体制优势欠债不还,但其自身也陷入困境。地方税收明显减少,反过来加剧投资下滑。煤矿和辅助产业的民众收入严重滑坡,从让人艳羡降到勉强维持温饱,个别地区,煤矿已经无法发放工资。钢铁有色、建筑机械、水泥等企业,也开始经历类似煤炭行业的困境。或者说,即使大型资金密集型企业表面撑着不破产,地区经济已经不可遏制地迅速下滑。

 

金融系统是投资板块的堰塞湖。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随着社会资金链断裂,投资应当随之减少。中国社会资金链从2011年断裂,建筑投资规模却仍然扩大。原因在于,金融系统利用各种方式从社会中吸收资金,投入到建筑工程领域。4万亿之后,最初以银行贷款为主,接着银行为降低风险和存贷比将风险高的项目以理财产品的方式出售,随后不同建筑项目通过债券和民间金融高利贷从市场筹资。多个房地产商还到香港融资,大量发行以美元为单位的债券。各种建筑项目大规模拖欠供应商货款,一级供应商拖欠二级供应商货款,以此类推形成巨大的债务链。由于中国的投资项目大都无收益,即使项目建成也难以付息,更别说还本;贷款、理财产品、高利贷和货款,拖到最后,绝大多数成为坏账。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呆坏账逐渐暴露,继而爆破。

 

大致上,爆破从高利贷开始,向表面最稳固的银行贷款延伸。2011年,不少地区的高利贷爆破,由于规模较小,媒体保持沉默,相关消息基本被忽略。鄂尔多斯楼市崩盘后,全城三角债满城讨债人,少数关注的人认识到高利贷的可怕后果,但是民众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依然积极参与高利贷。20149月,邯郸楼市全面崩盘,上百亿的高利贷随之爆破,很多人连生活费都投入高利贷,血本无归后陷入生存困境。20144季度,随着美联储结束QE3、利率市场化、社会资金日趋紧张、房地产销售和地区经济下滑等因素叠加,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将无力偿还各种借款、银行贷款和应付货款。2015年,大量理财产品将违约,大量银行坏账无法掩盖。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以及将存款放在银行的人,都将遭受重大损失。反过来,银行贷款、理财产品和高利贷都停止对建筑投资放款,建筑投资板块基本垮掉,在建的大部分工程烂尾。随着工程烂尾的全面展开,保守估计,中国经济50%以上的GDP消失。

 

20144季度前,出口板块生存日趋艰难。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27万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7.3%。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0.9%。从表面数据看,近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也存在两个关键问题:1、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高,或者称为代工厂。这部分出口额主要是水分,实际加工利润微薄。例如,单价数百美元的苹果iPhone销往全世界,由于在中国组装,其价格全部计入中国出口,但是中国组装加工厂的收入才区区数美元;即使考虑到台湾企业在大陆设厂,生产低附加值配件,其价值在iPhone中的构成也才数十美元,利润大头主要由苹果、韩国和日本的关键零部件厂商获得。因为中国廉价劳工多,这些订单才会留在中国,随着中国成本日益提高,外资逐步撤离,转投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等地。2、低端山寨组装产品,例如山寨手机、机床、LED灯等。这些产品的核心和关键零部件均需进口,中国厂商生产廉价配件和周边附件,利润极低。所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实际也主要由劳动密集型企业构成。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出口工厂出现一波大规模倒闭潮,让竞争力最弱的企业被淘汰。4万亿之后,中国国内通胀持续增加,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导致工厂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逐渐超过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甚至美国。随着东南亚和印度等国生产基础建立,从中国争抢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订单,虽然中国海关出口数据一直在增长,装作形势不错,但是如果从微观了解实体出口企业,就会知道其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实体出口的趋势是只有败落,没有增长。

  

美元指数上涨,意味着中国出口的灭顶之灾。美联储新主席耶伦上台后实施QE3退出计划,随着美元印钞数量减少,美元指数开始见底回升。20147-9月,美元对其它主要非美货币大幅升值,幅度达到将近10%。美元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坚挺,平行升值。总体上,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幅度在10%左右。大多数出口企业在过去数年的通胀和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利润已经极为微薄,多数在2-3%7-9月的人民币升值涨幅,已经将绝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都吃光,美联储结束QE,甚至再加息,美元指数还将上涨。人民币基于体制原因,不得不对美元保持坚挺,也跟着继续升值。另外,东南亚、印度、墨西哥、巴西和其它拉美国家,币值可能会贬值,形成更强的出口竞争力。

 

从竞争的角度,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已经形成服装鞋帽等综合生产能力,而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具有和中国类似、甚至比中国更强的机电产品生产能力,而且工业生产起步更早。只不过,墨西哥和巴西的员工待遇好、福利完善,而且环保要求高,综合成本难以下降。人民币升值和这些国家货币贬值,给了这些国家更多出口机会。他们只需要在现有生产基础上,稍作厂房扩充和设备投资就能开工生产或者继续扩大产量。另外,在旅游等服务业出口方面,除了人民币升值之外,中国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再加上中国投资和出口急剧下降引发市场消失,都会对整个行业造成重创。因此,不论产品出口还是服务贸易出口,都难以维系。

 

出口经济主导的地区经济前景灰暗。由于产业特点和出口特点不同,不同地区也有不同。沿海各省,出口经济起步较晚的地区,看不到任何希望;出口发展较早、产业难以替代的地区,仍有一线生机。在早期劳动密集型出口引进期,广东和福建是两个主要的出口产地。其中,福建主要以服装鞋帽生产为主,尤其集中生产运动鞋,出口品种和技术含量较为固定,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福建出口持续衰败,接近全军覆没,将所剩无几。

 

广东组装加工则大量承接香港生产,呈现多样化的产品格局,而且技术和质量相对较高。随着时间推移,在一些机电产品行业,广东出口呈现低级产业集群化特点。虽然广东的山寨产品出口值较低,但由于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组织链,在世界市场具有一定的独特地位。相关产品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升值的冲击,通过部分提价消化。广东其它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基本无生存空间。

 

江浙本土民营出口起步较晚,产品与广东相比质量更低、价格更低。而且,江浙出口企业在出口获得利润后,生产技术升级动力弱,转而大量从银行贷款,进行房地产和其它领域投资。随着人民币升值和房地产价格下跌/成交骤降,出口企业也将全面关门。另外,江浙通过极优惠条件招商的方式,建立工业园,吸引外资投资生产。随着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外资加速撤出、向国外转移,这些工业园逐渐成为空壳。

 

山东出口生产成长更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面临整体倒闭的局面。在出口加工贸易上,富士康类型的组装加工企业仍有一定生存空间。例如,苹果产品需要的数量大、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要求富士康代工组装的因素较多。在苹果利润丰厚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富士康提高代工费,支持富士康的生存。因此,类似富士康的代工厂,虽然面临订单持续外流到其它地区的问题,在中国仍有些许腾挪余地。

 

总体而言,除了广东少量的低级产业集群和特定的代工厂,绝大多数出口地区经济将面临基本全军覆没,能够生存的出口企业所剩无几的局面。

 

内需消费向谷底滑落。在经济运行中,内需消费是最为敏感的晴雨表,是经济趋势的先导指标。在剔除与投资紧密相关的房地产、汽车、以及与公款相关的消费后,中国民众的实际内需消费在持续下滑。而不论媒体还是民众,主要关注上述前者消费的火热,同时忽略后者的下滑。新班子上台一段时间后,由于政府开支过大日益入不敷出,不得不实施反腐措施,打击和公款相关的消费,社会消费快速萧条。总的来说,大多数民众将钱都用于买房、买车、炒股、高利贷、理财产品等方面。当多数人买房后,不仅消耗大笔首付资金,还背上沉重的房贷压力;民众买车后,各种拥车费用越来越高;民众用节衣缩食的钱购炒股、投入高利贷和理财产品,结果股票亏损,大量高利贷血本无归。另外,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越来越高,也在鲸吞蚕食民众的资金。当所有因素叠加,其它内需消费急剧下降。人们为了省钱,越来越多进行网购、减少外出消费次数、在消费过程中降低消费档次等,也就是消费降级。

 

随着投资板块基本崩溃、大多数地区的出口经济加速全军覆没的进程,大量建筑工地停工、工厂停产半停产、服务业关门,裁员失业潮开始出现。大量人群失去收入后,更严格控制消费开支,只剩最基本的消费,也就是吃饱饭和少数生活必需品。反过来,当民众失业后,失去收入来源,也无力供房、供车,到商场超市等场所购物减少,这也会加速投资模块和金融系统的崩溃。当内需消费下滑与投资模块崩溃形成相互促进的螺旋下降效应,结果将快速导致经济泡沫破裂,只有吃饭才是真正的刚需。

 

总的来说,实体经济的崩溃已经形成多米诺效应,整个社会经济正在快速重组。随着崩溃向纵深发展,铁公基、房地产和建筑、商业、工厂、矿山等等行业和企业,加速停工、停产、关门。从产业结构的角度,除了占GDP份额10%的第一产业农业的萎缩幅度较小外,二三产业将经历全面萎缩或者消失。

 

不远的将来,经济危机再度爆发,伴随而来的社会危机惨烈程度空前,人们将从辉煌的中国梦里直接坠入地狱,人间惨剧拉开序幕。

 

 

补记: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我的书《中国实体经济走向末日》。——2015年6月20日

 

 

 

2014113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