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中国经济分析 > 中国大陆经济分析

中钢面临破产的启示

2015-04-26 14:35:22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中钢面临破产的启示

生于0715

  

  中钢可能破产的消息爆出,表面上看很突然。但是,如果仔细越多新闻报道,就会发现问题已经积累了一段时间。早在2010年,中钢的债务和亏损问题已经极为严重,迫使中钢从2011年开始进行改革重组。经过3年多的努力,中钢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而是最终达到山穷水尽的结果。20149月中旬,突然爆出新闻,中钢债务缠身,面临困境。到9月底,财经新闻再度出现,说中钢没有实现预期目的,可能面临破产倒闭。

 

  中钢从困境到(即将)倒闭的模式,是共产主义经济的典型模式。从整体上,共产主义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在地域上持续扩张,从表面上看井井有条、有的还活跃与繁荣。但是,在规模扩张和表面活跃的背后,是大规模的负债。扩张速度越快、越活跃繁荣,负债的规模越大。而共产主义经济自身无法创造价值,只能通过规模扩张掩盖负债。当规模扩张到达极限,负债还在增加,最终结果是资不抵债,进而完全破产倒闭。

 

  在负债增加的过程中,共产主义的舆论机器进行全面运转。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只报道正面消息(正能量),同时扼杀或者淡化一切真实信息,也就是所谓的负面消息。当中钢2011年负债沉重,新总裁临危受命的时候,没有什么人知道中钢实际已经山穷水尽。新总裁上台后,实施一系列锐意改革的措施,包括剥离资产、进行裁员等举措,给人们带来希望。人们一度认为,中钢有复苏的希望。

 

  但是,由于负债过于沉重,而且经济大环境没有好转,任何所谓的改革措施都只是垂死挣扎。当挣扎到山穷水尽,局面无法再掩盖,媒体开始报道问题。起初是轻描淡写,给人们提个醒,并且制造一些心理预期。在预期形成后,进一步报道即将倒闭的新闻。这种媒体模式传承于30年代中央苏区和58年大跃进的模式,也就是开始一路胜利,准备实现人间天堂;然后,似乎突然进行改革,要求勤俭节约;进而陷入困境,然后逃跑失败。

 

  在微观层面,中钢的几个特点,也呈现典型的共产主义经济特征:

 

  一是资产负债率:中钢借贷规模上千亿,资产负债率达到93-95%,被称为接近资不抵债。在西方市场经济的财务报表中,主要以现金流为依据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强调销售收入(总现金流)和利润(净现金流)。中国会计制度则坚持以资产为基础,进行分析和预测。资产为基础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提高固定资产价值,从银行进行贷款,也就是尽可能多借钱。即使公司现金流枯竭,也可以强调自己还有很多资产,还是富人。而如果以现金流计算,这些公司早就应该倒闭。而固定资产的思维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其计算方法不仅国企使用,在整个社会都通用。很多私营业主表面上有很多资产,利用这些资产到处借贷。等某天,这些私营企业关门倒闭,业主跑路失联。债主想出售这些固定资产弥补损失,才发现很难卖出去。

 

  二是央企,中钢以央企的身份借贷,银行都认为是国家信用,不会有很大风险。即使企业还不了债,国家也会安排债务解决。或者说,中钢以国家信誉为前提,从银行借贷。而银行也是国家的,所以只是钱从左口袋到右口袋而已。但是,当山穷水尽的事情发生,相关银行才发现自己的观念错误。真实的情况是:1、国家也是利益机构,进行极为精明的利益计算。即使是央企,所谓的共和国长子,也只是长子,而不是国家本身。当长子成为累赘时,国家也自然进行切割。2、银行不是铁板一块,都有自己的小利益。给中钢贷款少的银行,会觉得很庆幸,没有被套进去,资金相对灵活。而大量给中钢贷款的银行,则自吞苦果,可信贷资金大幅减少,员工收益也受到影响。如果中钢真的破产,银行必须进行资本减值,对资本充足率和收益形成巨大的冲击。

 

  三是倒闭的时候山穷水尽。中钢爆出可能破产的消息,是现金完全枯竭,而且再也借不来款的情况下发生。这种倒闭模式,就像当年的前苏联,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前苏联的彻底崩盘,就是黄金和原油价格大跌,导致收入急剧减少。另外,苏联欠了卫星国东欧和中国的巨额债务,而这些卫星国都倒向西方,不再借债给苏联,苏联现金完全枯竭。在最后完全支撑不下去,一夜之间全面瓦解。

 

  从整体上,中钢等于拉开了序幕。在过去几年,中国民众按照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指导,纷纷用黄金换取信心。几年之后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只剩下信心,手里的现金极少,更多人都是收不回来的账款,或者是大量负债。而现金大规模集中在外资和少数人手中。随着这些人开始换美元离开中国,中国也面临大规模债务、基本没有现金的结果。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