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中国经济分析 > 《2015外企大溃败》

外企大溃败(二)

2016-10-07 13:30:25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外企在中国的获利模式

王尚一

 

外企只是把中国作为额外业务的延伸,聚焦于眼前利益,对中国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因此不了解中国的真实状况。他们的获利手段和眼前利益相结合,形成在中国的获利模式。

 

外企进入中国有显著的综合优势。首先,外企有巨大的政治优势。中国政府自身缺乏组织资源的能力,还严厉限制私企生存和发展,缺乏出口创汇的能力。中国政府渴望外企进入中国组织资源生产和出口以实现创汇,不仅为外企提供各类廉价资源,还提供各种税收和非税收的优惠措施。外企以太上皇的姿态大驾光临,既轻松获利,又高人一等。

 

其次,外企具有巨大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在货币稀缺时代,外企以很少的钱进入中国都算是大资金,可以雇佣很多人,购买很多资源。外企具有技术、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绝对优势,轻易占领中国市场。起初,欧美等外企派驻白人到中国任职高管,随后外企更换管理人员,港台籍高管担当主力。港台籍人员既懂得与中国政府建立关系,又能最大限度压榨中下层员工,为外企在中国开拓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外企综合优势后集中于中高端市场。

 

外企主要关注眼前利益。外企既然拥有绝对优势,就不需要考虑长远(长远也理所当然由自己控制),主要关注眼前利益。眼前利益指两方面,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

 

局部利益主要指不关注整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环境,只考虑自身所处市场的状况以及自身利益状况。外企的局部利益包括两方面:1、生产方面,主要关注人工和自然环境成本,尽可能利用中国的血汗工厂政策,压榨工人工资和自然环境(不用为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支付罚金),降低自身成本;2、市场方面,主要采取揩油策略,集中面对政府和央企、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中高收入阶层,高价出售获取高利润。

 

短期利益指的是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期变化趋势。外企最初以外贸方式小规模进入中国时只注重短期利益的缺陷,问题还不大。随着外企对中国的投资日益增多,回收期日益延长,外企仍然只考虑眼前利益,只看到眼前利润增长,就容易忽略中国的系统风险,忽略中国自杀式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基于眼前利益的出发点,外企在中国经济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获利模式,具体总结为四方面:第一,初期间接获利模式1990年代,外企与中国的经济接触度较低,经济往来模式较为单一。在此阶段,中国社会开放程度低、民众工资收入低、政府资金紧张,中国市场规模较小,多数外企不把中国当作独立市场,主要对中国贸易往来,将国外生产的中高价值产品销往中国,同时从中国采购廉价产品。中国廉价生产形成爆发性成长,规模日益扩大。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抢夺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订单,然后借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出口。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廉价生产进入第二个爆发期,成为世界廉价产品的主产地。跨国公司加大从中国的采购力度,支持中国血汗工厂的规模扩张,获得高利润后继续支持采购规模,形成螺旋上升。

 

第二,中期逐步推进模式2003年后,跨国公司参与中国经济日益加深。首先,随着中国出口迅猛增长,获取越来越多的外汇,中国政府和沿海地区部分民众逐渐形成对外国产品的消费能力。中国日益需要跨国公司的产品,包括各种中高技术产品、工业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转设备以及部分奢侈消费品。同时,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道路和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逐渐建设,中国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显著提升。跨国公司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受中国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越来越多到中国建厂。外企在中国逐渐扩大生产组装,把廉价生产和市场揩油政策结合加速进入中国,把生产与市场整合,获利模式逐步推进。

 

第三,后期深入整合模式。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逐渐试探深入整合的获利模式。深入整合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跨国公司层面的整合,把中国环节整合到跨国总公司中,把中国业务看作产业利益链条中的一部分;第二,生产与市场的系统整合,在中国建立主要功能的子公司,把生产和市场推广整合为一个系统。试探过程中,中国权贵把一些国企半卖半送给外企,还配套贷款。外企在收购国企后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和管理升级,收益进一步扩大后,更加积极对中国追加投资。

 

第四,金融系统综合获利模式。除了实业投资外,国际金融机构和基金也进入中国参与金融市场。例如,中央政府把央企股份以几乎白送的价格卖给外资金融机构,让国际投行和商业银行入股中国的主要国企。同时,地方政府以收益保底的承诺吸引外资,进入开发和购买房地产(最臭名昭著的是上海),中国A股市场也积极吸引国外游资,保险和银行资金也陆续进入中国大陆金融领域。

 

以眼前利益为出发点,导致对长期趋势的忽略。外企从单一向纵深和综合发展的过程中,获利越来越丰厚。随着收益持续扩大,外企持续增加投资,以争夺在中国的市场地位,确保未来收益。不过,中国市场变化速度极快,当外企实际增加投资实施时,已经落后于形势。只不过,外企的中国市场一直在扩大,没有感觉到已经落后。而且,众多外企集体落后,不存在跟随市场甚至预见市场的紧迫感。

 

根据外企的获利模式,既然市场持续扩大,收益持续上升,就没有改变的必要。外企相信中国市场会继续扩大能长期发展。这种从眼前利益出发的判断,在越来越强的信心背后,丧失对中国市场的整体准确洞察与把握。

 

2015年1月25日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