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世界经济分析 > 其他国家

1991将重演:俄罗斯简评

2015-04-26 20:31:5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1991将重演:俄罗斯简评

生于0715

 

在过去10年,俄罗斯主要靠中国支撑,经历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普京借助经济增长,塑造强人形象,显得自己像新时代的沙皇,而且普京作为原克格勃官员-苏联的中坚力量,试图重塑苏联时期的辉煌。不过在普京高频出镜的背后,是俄国加速走向自我灭亡。

 

从自身实力上,俄国是传统的欧洲二流国家。在沙皇时代,虽然经过各任沙皇的努力,沙俄的国土获得极大扩充,但主要在欧洲不关注的边角地区。也就是说,俄国的土地疆域虽然广大,但是在欧洲人认为的落后无用地区。由于东正教教义导致自身缺乏活力的问题,加上从蒙古的野蛮征服统治中恢复的时间较短,俄国文化明显落后于天主教欧洲。落后的文化导致落后的生产力,在欧洲实施封建农庄制,持续获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时,俄国则实施中央集权统治下的农奴制。两者的差异在于,欧洲天主教士和封建贵族骑士与农民联系紧密、互动频繁,不断提高民众整体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俄国的贵族阶层与农奴阶层沟通交流极少,相互之间明显脱离。在俄国扩张后,贵族阶层急迫学习欧洲文化,尤其以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化为荣;但是,广大农奴阶层仍然停滞在贫困落后中,跟欧洲和俄国贵族的前进无缘。在英国工业革命时,因为英国社会民众的整体进步,工业发展的结果是带动农业发展。由于农村劳动力由于有一定知识技术的积累,流入城市后,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工场和后来的产业工人。而俄国面对欧洲的发展,只是缓慢地进行农奴制改革,贵族阶层和农奴之间的分界无法弥合。

 

由于俄国和欧洲之间的差异,不论在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欧洲都不把俄国当回事。从拿破仑入侵俄国,到日俄战争,再到一战德国压制列宁签订丧权辱国的协定,再到斯大林派几十万大军攻打小小的芬兰未果,都说明苏联的软弱实力。只是到二战后期,苏联在处于被灭的边缘,接受美国潮水般的军事物资支援,逐渐从溃败转为防守,防守再转入进攻,消耗光德国的力量,进而反攻占领东欧,苏联才开始树立起大国地位。另外,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苏联在中国输出革命的投资成功,进而将输出革命扩展到中东、拉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苏联也成为共产主义的宗主国。从美苏争霸的角度,苏联控制的地域比美国的更加广阔。

 

1991年,消耗殆尽的苏联帝国突然之间土崩瓦解。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俄国成功,关键是社会阶层割裂,符合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斗争的社会环境。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列宁斯大林以阶级斗争为导向,号召广大的底层民众支持,进而实施高度中央集权的共产主义经济体系。共产主义主要指两方面:1、所有财产归国家中央政权所有,包括个人也属国家所有;2、中央拥有全部权力,地方只是中央的执行机构,无自主权力。由于中央权力拥有所有财产,所有经济单位都属于国家。

 

苏联的共产主义极权起源于列宁进行的屠杀,到斯大林达到顶峰,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进行收买式维持,也就是高层制度性腐败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时代,中央集权严重弱化,各地方纷纷要求增加权力空间。在经济方面,在中央集权体系下,所有人等待中央政权的指挥,具体工作中人浮于事,生产工作效率低下。在农业上,虽然苏联人口稀少、耕地广大、土壤肥沃,但是在集体农庄的经营模式下,粮食生产无法自给,经常需要从美国大批进口粮食。工业则集中在重工业,尤其是军工生产,产品成本高、质量低、种类少。在耐用消费品上,苏联产品的特点是傻大笨粗,在设计、功能和质量比东欧产品差了很多,更别说和欧美日的产品相比。为了维持经济,苏联一方面大量出口石油和黄金等资源产品,一方面对卫星国欠债。在出口资源后,获得的美元购买特供产品,在莫斯科等特供商店供高层消费。同时,广大民众生活资料缺乏,经常排长队购买普通的劣质日用品,与权贵的生活反差极大。由于民众与权贵的生活差异,对于现状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各地方领导也逐渐转变,从最初服从中央,后被中央收买,再到逐渐反对中央。而苏联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及出兵阿富汗,造成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引发地方的严重不满。在柏林墙倒塌后,东欧国家纷纷脱离苏联,并且不再赊账给苏联。随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也纷纷宣布独立。本来已经不堪重负的苏联经济,在卫星国不再分担后,突然之间土崩瓦解。

 

前苏联解体后,实施民主和自由经济政策导致俄罗斯变革失败,为普京上台打下基础。当时的俄罗斯总统认为叶利钦,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苏联改革,都是在公有制的经济上修修补补,结果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所以,俄罗斯需要大刀阔斧,全面实施政治民主制,经济私有制,采取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对俄罗斯经济进行全面变革。私有制的方式是,当时俄国国有财产总值的1/3约为1.5万亿卢布,刚好俄国人口是1.5亿。将国有资产财产分给个人,每个俄罗斯人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另外,俄国采取休克疗法,一是全面放开物价,取消工资上涨的限制;二是实施政府大幅缩减开支,统一税率,取消税收优惠。拥有股票的职工由于股权过于分散,无权参与决策,尤其难以支持有能力的人员成为企业领导。

 

所以,私有制并没有解决企业管理问题,反而导致企业领导者无意致力于企业长远战略问题,中层经理缺乏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导致企业经营进一步恶化。而政府税收导致一些有发展前途、暂时需要资金的企业收益被税收征走,失去发展欲望。在企业生产经营日益低效的同时,市场供应日益减少。同时,无原则、无准备的、放开价格的结果是,国营商店参与产品倒卖,导致产品价格无止境飙升,进而引发卢布大幅贬值。到1992年底(休克疗法的1年多后),1万卢布的股票既因为企业经营恶化得不得股息,也在面值上极不值钱,只能购买很少日用生活品。大量民众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眼前的生活,贱卖自己拥有的股票。少数特权阶层和善于投机者趁机低价购买股票,导致财产迅速集中在这些人手中,形成典型的寡头经济。随后,叶利钦数次改变经济政策,缓解经济困境。但是,由于开始的经济政策失败,即使如何进行补救,也无法挽回局面。在叶利钦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后,将权力转移给忠于自己、手段强硬、表面支持民主和私有经济的普京。或者说,沙俄时期少数贵族和绝大多数穷困平民的社会阶层状况,给普京攫取权力铺平道路。

 

普京上台后,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以国家力量打击寡头经济,逐渐实现独裁统治。在普京上台时,俄国处于相对松散的联邦状态,地方政权权力较大。由于各地政策自由度高,整个国家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俄罗斯民众对于各种地方的混乱状况以及自身生活水平的不满,希望联邦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普京利用民众的困境和希望,开始实施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2000年,普京任总统时强调,“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而应对困难的方式是,重塑俄罗斯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 发展有效的经济,将俄国重新建立成世界强国。在价值观的引导下,普京着手大量修改宪法和法律,改变各地区相对独立、法律和法令相互冲突的问题。在组织上,俄罗斯成立7个大联邦区,总统任命联邦区的全权代表,进而建立国家权力垂直体系。这个体系导致中央权力更大,而地方权力受到严重削弱。在控制整个国家权力之后,普京开始利用国家的力量,对通过投机而暴富的经济寡头动手,以各种手段剥削、甚至没收部分寡头的财富。从根本上,这些措施违反私有制本身的原则,是对个人权利的严重侵犯。但是,由于民众对于这些暴富寡头的发财和挥霍行为极为反感,对普京的行为普遍采取支持的态度。可以说,在民众的支持下,普京逐渐从社会影响力较高,逐渐实现政治集权,进而实现政治和经济双重集权的独裁统治。

 

在独裁统治的初期,普京为了避免总统任期限制问题,先号召民众投票给自己的替代品梅德韦杰夫。在梅德韦杰夫一届任满后,普京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再次当选俄国总统。另外,普京推动经济开放政策,形成开明独裁的经济政策,也受到民众的支持。民众充满国家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共同支持塑造强硬形象的独裁者。

 

中国政治经济的支撑,让俄国逐渐进入经济黄金时期,普京也获得极高的支持率。普京上台的时机,恰巧遇到中国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的发展时期。在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血汗工厂获得极大发展,生产大量的日用轻工产品。中国产品大陆倾销俄罗斯,极大压制俄罗斯的物价。 虽然中国货假冒伪劣盛行,甚至因为假酒导致俄罗斯人死亡,但是低廉的价格让俄罗斯无法抗拒。中国逐渐获得外汇后,开始大规模采购俄国武器产品,支援给俄国大量宝贵的美元。而且,在俄国最为虚弱的时候,中共通过双边勘界等行动,确认毛时代割让给俄国的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极大支持俄国的民族主义。

 

不论产品和物价、美元支持、还是土地支持,中共通过大量的利益输出,给普京带来大量的政治资本,逐渐支持俄国民众的大国自豪感,进而支持普京的政治集权,进而实现政治和经济集权的独裁地位。尤其在中国入世后,经济加速增长,对石油能源和矿产的需求、对于黄金的需求都在持续增加,支持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俄国的主要经济以石油和黄金等矿产为主,从价格上涨中获得丰厚的收益。俄国通过矿产销售迅速暴富,引发西方企业对俄国投资,在俄国市场赚钱。随着矿产收入增加、外资投入增加、加上中国的廉价产品供应,让俄国经济极为兴旺。 莫斯科等地作为俄罗斯经济的代表,成为纸醉金迷的销金窟,房价高昂、奢侈品店林立、声乐场所灯红酒绿。

 

实质上,俄国成为苏联的弱化版。在对外关系上,俄国已经失去苏联时期的地域控制能力。 苏联曾经控制或者影响的东欧、中东、印度等地区,目前已经大部分或者全部脱离俄国,只剩下中国作为俄国主要的支持者。不过,中俄关系的实质,和中苏关系也有关键不同。在中国内战中,斯大林亲自坐镇指挥中共军队,占领整个中国大陆。毛泽东虽然表面上是中共领导人,实际只是斯大林的传声筒。在中共占领中国大陆,斯大林担心毛泽东在国内做大,脱离苏联的控制,因此专门招毛泽东到苏联,以类似关禁闭的方式对待毛泽东,让毛泽东知道谁是真正的主宰者。毛泽东作为儿皇帝,虽然后来说自己心里不服气,但是内心对斯大林完全敬畏,不论在语言还是行为上,都完全服从斯大林的指示。在当时制定的中共政治级别中,毛自己也不敢当最高的第一级,而是将第一级的位置空给斯大林,将斯大林作为中共的首领。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斯大林苏联实力强劲,而中共只是儿皇帝和子民,实力无法与苏联抗衡。到了赫鲁晓夫时代,毛才敢于利用赫鲁晓夫的善意,在美国的保护下与苏联决裂。进入叶利钦和普京时代,中共领导人出于教育和文化传承,还将俄国当做父国,给俄国进贡美元、土地和廉价产品。

 

但是,从中国和俄国两国的经济对比上,中国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支柱。中国具有自主的决策权,俄国只能通过与中共历史的关系,实现与中共的经济交易。另外,列宁和斯大林为了瓦解乌克兰的反抗,推动3次乌克兰大饥荒,并且大量将乌克兰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死亡集中营,造成乌克兰人上千万人的非正常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种族灭绝的典型罪行之一。

 

普京在俄国经济增长积累大量美元后,试图重新扩张地域,恢复世界强国的地位。但是,2014年亲俄的乌克兰政府倒台,反俄的势力获得乌克兰政权。俄国采取半军事、半经济的手段,推动克里米亚独立。在乌克兰政府剿灭亲俄的叛军过程中,俄国又派出便衣的军队,以半遮掩的方式参与战争。普京以这样的方式入侵乌克兰,本身说明俄国较为虚弱。而出兵的结果是,乌克兰更加坚决地反俄,波兰等国对俄国更具戒心。俄国西部边界实际上已经形成反俄地带,严重限制俄国向欧洲实施扩张的能力。另外,在俄国东部,日本军事力量早已经超越俄国,直接制约破旧落后的俄国海军。如果不是俄国拥有强大的核武力量,日本海军可以轻易打垮俄国海军。因此,从地缘政治角度,俄国已经回归区域型的二流国家,而不是影响整个世界的强国。

 

从政治经济结构的角度,俄国又回到苏联时代。从手段上,普京通过迎合民众愿望,强化国家权力,以国家力量压制经济寡头;类似于苏联的列宁迎合民众,强化国家权力,消灭俄国时期的沙皇和贵族。不过,由于世界潮流和俄国国内的氛围,普京只能采取较为温和的手段,对寡头的财富进行清剿,而不能像列宁的布尔什维克一样,肉体消灭沙皇家族和贵族。在普京强化国家权力后,普京自己成为主要的独裁者,周围大多是支持和服从自己的经济寡头。这种独裁方式已经不能与斯大林的独裁相提并论,而只能与勃列日涅夫的独裁系统进行类比。在工业方面,斯大林时代大量吸收来自美国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计划经济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整体研发创新能力弱、生产的产品傻大笨粗,但是毕竟有完整的工业研发系统和生产系统。在苏联解体后,这些研发和生产系统在民主化、私有化和休克疗法的过程中,完全土崩瓦解。随着大量优秀研发技术人员老去和流失,新的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无法培养,俄国的工业能力遭到严重削弱。普京上台后,重新强调军事工业发展,并且试图通过军事工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基于这样的思路,俄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但是,俄国除了依靠向中国、伊朗、委内瑞拉等国进行军工出口获得大量收益外,其它高新技术领域收效甚微。而对这些国家的军工出口,也主要因为俄国的巨额军工生产补贴,以及欧美国家对这些国家进行武器禁运。在民用工业领域,俄罗斯的竞争力更是螺旋下降,市场基本被欧美日等工业产品所占据。俄罗斯的经济来源回到苏联时代,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资源等初级产品。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矿产品占出口的比重持续提高。1995年,矿产品出口占比为42.5% 2000年达到53.8%2005年上升到64.8% 2011年为68.8%。所以说从经济模式上,俄国等于重新回到苏联模式,但是工业生产能力更差,更加依赖资源性初级产品出口。

 

更重要的是,中央集权扼杀工业复苏。在苏联解体后,自由主义经济的休克疗法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没有保护俄国的工业基础,造成工业自身的全面溃败。在溃败之后,普京从强化国家的角度推行中央集权制度,而强化国家—尤其是强化中央集权,都是反人类和反人性的行为,通过压制个人、小型组织和地方而实现。没有个人和组织的努力和创新,就不可能形成发明创造,更不可能建立和发展高质高效的工业产品生产。从经济的角度,人只有陷入穷困之中,才会积极变化,也就是穷则思变。当拥有知识技术的人群陷入穷困,也会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实施知识、技术和生产创新。但是,普京强调国家,让俄罗斯人将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而不是从个人角度、市场角度进行创新。而且,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创新和发展都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积累,在穷困中不断想出解决办法,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进而进行市场推广。而普京在当总统不久,石油价格开始上涨,国家迅速富裕起来。随着国家日益富裕,开始实施越来越好的福利制度,让民众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从短期看,这样的福利制度让民众分享利益,获得民众的普遍支持,但从长期来看,民众不需要工作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完全可以寄生虫的方式生活,谁还愿意辛苦工作,谁还去做难以盈利的企业生产,谁还愿意进行研发创新这样极为艰苦的工作?  可以说,俄国通过军火和资源暴富,实质上摧垮了未来的工业潜力。

 

从体制上,中央集权的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形成两个主要特点:1、权力集中在官僚手中,金钱和资源也自然向官僚集中,社会缺乏自由的资金;2、中央集权形成阶梯管理,重要决策都要层层上报,形成官僚和缓慢的社会文化。即使一些人愿意进行研发,愿意进行工业生产,但是因为资金匮乏,难以从社会募集资金,难以启动。如果研发和生产者希望获得政府资助,还需要通过政府的缓慢繁琐的官僚程序。而只要经过官僚程序,必然是具有科技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项目被淘汰,而以骗取资金为主要目的的假项目获得批准,获得工业支持资金,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所以,俄国工业竞争力只能越来越差,相应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迅速流失。例如,普京从1999年就开始强调减少原木出口,发展木材加工业,提高工业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木材加工业是技术相对简单的工业,只要有富于进取心的优秀管理者,以较为少量的资金购买设备,利用俄罗斯丰富廉价的原木资源,雇佣相对敬业的工人生产,就能够快速得到发展。但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不同年份反复强调和关注木材加工业后,到2013年俄国的木材加工业仍然基本为空白。俄国索契冬奥会耗费巨资兴建,工程造价严重超支、工程质量极为低劣,也是俄国工业经济的一个体现。

 

农业作为俄国社会的基础,持续衰退和萎缩。在基督教的传统教义中,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和鼓励生育。在沙俄时代,农民和农村遍布沙俄的各个地区。在气候条件恶劣的俄罗斯北部地区,仍然有大量村庄存在。在这些地区,教堂作为农村的中心,起到信息知识技术传播、支持农民生产、稳定农村人口繁衍的作用。这些村庄离沙俄中心城市较远,相对独立,经济的自主性和自给性强。而且,地区形成完善的河流和道路交通网,形成农牧渔的多种农业生产,一部分产品出口。在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将势力延伸到所有地区。布尔什维克最初铲除农村教堂,进而实施集体农庄。集体农庄违背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则,直接导致苏联大饥荒,导致农村人口开始减少。在二战期间,大量苏军士兵死亡,导致农业壮劳力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另外,战争导致农业生产中断,大量人口因为饥荒死亡。

 

196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对集体农庄进行考核。如果国家认定,某些集体农庄缺乏经济前景,就会将农庄清空,农民搬走,土地废弃。通过这样的方式,国家不用再给这些村庄供水供电,提供道路交通、教育和医疗等等各种公共服务,显著减少国家开支。出于开支紧缩的考虑,有些农庄本来生产形势良好,但是也被认定为缺乏前景而废弃。随着大量村庄和农田被废弃,两方面的恶果逐渐显现:1大量粮食进口:俄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国,虽然经济军事无法与欧洲国家相提并论,生活水平较低;但是农业生产有剩余,并不存在饥荒。而到了苏联时代,民众连吃饭都保证不了,饥荒在不同地区经常发生。而且,随着考核的持续进行,越来越多的集体农庄被取消,农业生产越来越少,粮食越来越不够吃。从1960年代,俄国开始大量进口粮食,1970-80年的谷物进口增加14倍,肉类进口增加5倍,以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 2人口大量减少:虽然在二战后,苏联国家为了增加人口,号召生5个孩子以上的英雄母亲。但是,随着大量农庄被取消,农业人口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农村,当人口缺乏时,民众自然会选择多生育,以提高农业生产。这种自然的多生,不需要国家的号召,能够自行进行调节。但是,由于这些取消了村庄的农业人口被迫迁徙,自然减少生育。而且,因为生活状况改变,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大量人口开始酗酒,直接缩短个人寿命。

 

在苏联解体后,集体农庄被废除,农民重新开始自主生产,前苏联地区的粮食大幅增收。但是,从整体上,过去已经被取消的农业地区并没有得到明显恢复。在普京实施政策后,由于权力和资源集中,大量资金聚集在城市。随着矿产品价格上涨,俄罗斯大城市日益发达,经济活跃。大量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寻找机会,希望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随着人口日益集中在城市,更多的农村被自然放弃。而在城市的人口则选择晚婚,少生或者不生。在俄国农业生产日益萎缩的同时,俄国人口也在持续萎缩。

 

综上所述,俄国经济极为脆弱。俄国经济主要靠军工和矿产资源支持,其它工业已经基本垮掉,农业也持续衰落。俄国需要大量的产品进口,以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以及社会的基本运作。在2014年俄国操控和入侵乌克兰之后,尤其是亲俄(或者俄国)武装打掉马航客机后,欧美加大对俄国的经济制裁。俄国宣布对欧美各国的反制裁,禁止大量欧美产品进口。结果是,民众开始抢购,超市的大量货架空空如也。随后,俄国被迫暗自取消制裁,让这些产品重新进口,满足市场供应。俄国的经济模式和前苏联模式的实质差异不大,但是操作空间更小、更脆弱。苏联曾经操控卫星国、仆从国和有限依附国,从这些国家借债生存,而且苏联大量生产工业产品,满足部分的市场需要。俄国既缺乏对于其它国家的控制,工业品也全面依赖国外供应。一旦军工销售大幅减少,矿产资源大降价,结果将是国家收入大幅减少,同时开支难以紧缩,造成贸易和财政赤字。当价格大幅下跌、而且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赤字积累。由于国家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借钱,赤字积累的结果是国家破产。当国家发不出工资,中央集权的系统自然土崩瓦解。当各个地方无法依靠国家,只能考虑自寻出路,自然形成和1991年类似的瓦解。

 

对于金融、工业和民众来说,当能源矿产价格下跌时,不会等政府花光钱后再任由政府倒闭,而是提前开始行动,积极换购美元资产,加速国家的美元储备消耗,进而加快国家资金枯竭和破产的进程。从这个角度,俄国经济已经处于高危区域,随时可能爆发危机。如果能源和原材料大幅下跌后维持一段时间,导致俄国入不敷出,将很快推动俄国像1991年那样解体。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