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示例图片三

信仰与人生

信仰与人生

2015-06-03 17:18:23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文化主要指社会层面,信仰则主要涉及个人。社会文化与个人信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信仰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在个人的方方面面。个人核心信仰决定基本观念,观念扩展为整体思维,思维决定个人的语言和行为,进而形成个人的习惯和综合能力。简言之,观念、思维、语言、行为、习惯和能力等个人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信仰的结果,反映核心信仰。

 

个人信仰与社会相冲突,塑造个人的人生。人在世界中生存,必须应对各种生存问题。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中的关键是人类社会。个体在自然界的生存概率极低,因此需要形成组织-社会,以共同面对自然界,提升个体的生存能力。同时,社会对个人进行约束和限制,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牺牲个人。因此,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塑造个人信仰,让个人完全遵从社会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一个人具有独立的个人信仰,与社会在方方面面发生冲突。而个人信仰与社会的冲突,决定了人的生命过程,或者叫做人生。

 

1、 信仰(faith

 

信仰是将个人自己置于某个目的之下,信任依赖这个目的。这个目的是个人的最高意义,个人为这个目的而活,给人指导生命的方向,也是个人的心理依靠。个人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根据信仰而来,并且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

 

个人信仰的形成包括家庭、社会和个人经历。一个人从小成长,被父母(监护人)灌输信仰。父母的灌输方式包括语言和行为,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是正常状态。当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社会各方面都在试图给个人灌输信仰,或者改变个人最初的信仰。而当个人的经历、学习和思考越多,从个人的角度建立的独立信仰也越明确。  

 

信仰对于人生,如同种子对于植物。不论大树还是小草,种子的基因决定植物的种类。同样,信仰的品质决定个人的基本品质。人与人的不同,根本是信仰的不同。当信仰对个人起作用,表现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关键的时候,信仰决定个人的选择,对于个人的生死成败和子孙未来具有根本作用。

 

2、基本观念(basic concepts

 

基本观念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部分(三观)。世界观的意思是,世界是什么样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观是指,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

 

基本观念是个人信仰延展和扩充。个人信仰决定基本观念。如果说信仰是种子,基本观念就像是树根。在个人的基本观念中,不论对世界、人生还是价值排序的认识,都来自于信仰,并与信仰保持一致。而且,基本概念本身也不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具体贯彻和扩展信仰。从作用上,信仰本身不能作为人生基础、不能直接指导人生;而围绕信仰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则起到指导人生的作用。基本观念是人们觉得理所当然的正确认识,不需要进行思考而证明。

 

基本观念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主要包括两方面:1、是非对错的判断,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些事对、某些事错,因此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喜爱、或者讨厌恐惧的态度;2、关注重点和认识盲点: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场景,会关注不同的事情,同时也忽略不同的事情。 不论关注或者忽略(认识盲点),也由基本观念决定,并且从某个侧面表现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决定个人思维。个人的思考建立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在基本观念框架内进行。从根本基础上,个人出于三观,才进行思考。同时,个人的思维主要局限在三观的框架内,尤其在个人的对错认识和关注点/认识盲点的框架内进行思考。通过思考,个人将内在的三观和外界事物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个人的思维。另外,当个人思维无法解决问题和解释事物的时候,三观会直接发生作用,决定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判断。

  

3、思考/思维(thinking

 

思考/思维是个人信仰和基本观念的直接反映,能够系统表现个人信仰和基本观念。思考主要包括思考导向、思考重点和整体思维三个部分。

 

思考导向基于关注重点/认识盲点。对于关注重点,个人思考的多,而且可能持续思考。对于认识盲点,个人可能很少思考,或者根本不思考。根据思考的多、正常思考、很少思考和根本不思考的安排,个人就形成相应的思考方向。由于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关注重点/认识盲点,因此形成不同的思考导向。

 

思考重点指的是多点思考,掌控思考/思维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思考方向上、或者对具体事情进行思考时,思考重点起到具体的支持作用。通过多点的重点思考支持,思考导向和具体事情思考才能够基本实现。而重点思考的基础也是基本概念、对错认识、关注重点/认识盲点。

 

整体思维将思考重点联系在一起系统的权衡和推演。整体思维是基本观念的体现,是思考导向的实践,是思考重点的动态组合。当不同的思考重点,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且对组合对比和选择时,个人思维开始活跃,表现出思维的整体特点。

 

思考/思维是个人观念和言行的中间体。如果说信仰是种子,基本观念是树根,思考则可以看做是主树干。个人的思考方向、思考重点和整体思维能够较为明显地表现基本观念,将基本观念系统地反应在所思、所想的方向和事情上。同时,个人思考指挥语言和行为,决定言行。

 

4、语言和行为(behaviors

 

一个人的内在信仰、观念和思考,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如果说思想是树干,仍然处于较为完整的状态;那么,语言和行为则是树枝和树叶,具有多个分支,表现为多种方式。当个人面对不同境况时,使用具体的不同的言行。

 

个人整体行为可以分解为语言和肢体行为(简称行为)。语言和行为是个人信仰、观念和思考的具体表达。从形成原因上,语言和行为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相互分离、有时相互配合,同样反映个人的信仰、观念和思考状态。

 

行为是个人的综合反应。一个人的行为综合了几个层次,包括生存本能层、信仰层、观念层和思考层。例如,吃饭属于生存本能,不吃猪肉和血属于信仰,吃饭不大声咀嚼属于观念,专门选择吃有机食品属于思考。大多数的个人行为,都包括这些层次,而这些层次除了生存本能外,最终反映个人信仰。在影响个人行为因素中,生存本能的比重最强、影响最大,而思想的比重最弱、影响最小。在一些时候,个人信仰、基本观念和思考相结合,能够战胜生存本能,让人做出违背生存本能的事情。尤其在战争中,一些敢死队员主动冒险冲锋,就是信仰指导的观念和思考,最终战胜个人的生存本能而行动的结果。

 

语言是个人思考的直观表达。一个人的语言与思考直接相关,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思考。一个人的信仰和基本观念强,而思考弱,往往表现为语言简单、直接、武断,同时缺乏复杂表达。如果思考强,而信仰和基本观念弱,就会按照个人的理解方向,进行各种思考和推演,并且试图用自己的思考证明信仰和基本观念。

 

语言又大致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可以用来表达思考。口头语言表达思考的时候,往往强调对于信仰和基本概念层面的思考;书面语言表达思考的时候,往往更多侧重于思考的过程,包括思考方向、思考重点和整体思维。因此,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内容明显不同,表达风格也明显不同。很少人能既善于口头语言、又善于书面语言。

 

个人语言和行为往往不匹配。一般来说,语言表达越多的人,个人行为相对少、相对弱;而行为越多、越强的人,语言表达也相对少。也就是,爱说的人不爱做,爱做的人不爱说。而人们往往愿意相信喜欢说、说的多的人,结果经常发现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5、素质和能力(quality & capability

 

素质和能力是信仰的最终结果,从根本反应信仰对人的作用。结果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的信仰形成后,需要经过基本观念的形成和强化、持续的思考过程、相应的语言和行为的反复联系,最终形成个人素质和能力。 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就像大树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结果,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持续的投入哺育。

 

素质和能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和能力表现为,个人具体的行为习惯、以及个人的行为能力,就像果树具体结的果子。一般来说,素质指一个人不说什么、不做什么。例如,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说脏话、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 能力则指的是,个人能够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一个人能够流利地说中文、英文和德文,或者独立写出高质量的心理分析诊断文章,发明制造某种用途的机器设备,做出精细的木匠活,在12秒内跑100等等。

 

广义的素质和能力,则从信仰而来的素质和能力,更像大树的成长本身。除了包括狭义的内容外,广义的素质和能力更表现在深入的层面。首先,信仰是否建立在真理之上,从真理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这种情况,就像果树是否扎根于沃土,持续获得土壤的营养。其次,基本观念是否充分和完善,是否与信仰紧密结合,能够支持个人思想的成长。就像果树的根系是否完整、是否发达、是否深扎于沃土之中。第三,个人思考是否基于观念,进行持续的思考,持续提高思考能力,就像果树的树干持续长粗、长壮。第四,个人是否持续进行语言和行为的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具体的技能,更保持健康强壮的身体、冷静而主动积极的思考、多种兴趣爱好等等。

 

6、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个人需要从社会中获得合作资源,更容易实现生存和发展。同时,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要求个人做出妥协和牺牲。因此,在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出现持续的冲突。这种冲突既影响个人的自身能力成长,又对社会运转产生影响。

 

在任何社会中,绝大多数个体都感觉到匮乏,进而导致生命的严重残缺。从表面上,这种匮乏起点是物质匮乏,进而让绝大多数人感受到精神匮乏。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找不到匮乏的原因,所以朝着错误的方向解决个人匮乏的问题。当个人在错误的方向走的越远,越感觉到匮乏,进而更努力朝着错误方向前进。错误的结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精神残疾:包括疯狂和抑郁相交替的状态,以及其它精神问题;二是身体残疾,并非某个肢体部位的残疾,而是整个身体羸弱、肥胖、各种脏器问题等等。

 

当大多数个体表现出严重残疾,表明整个社会的问题。不论人们如何夸口社会发展,但人类社会在持续走向堕落腐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邪恶社会。邪恶的社会文化支持邪恶,让具有邪恶能力的人获得金钱和权力。邪恶社会完全要求个人遵从社会,并且随时为社会牺牲。对于拒绝完全服从的个体,邪恶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打压,或者肉体消灭。随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丧生对邪恶的抵抗意志,成为邪恶社会中的服从者,也就是邪恶的奴仆。这些人的子孙也基本被邪恶征服、成为邪恶的奴仆。当抵抗的力量消失,邪恶社会的结果是社会走向疯狂,进而大规模崩溃,成为邪恶奴仆的人们走向灭亡。

 

面对腐化和邪恶社会的时候,个人需要持续强化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个人不仅需要强化狭义的素质和能力,更需要持续强化广义的素质和能力。将信仰扎根于真理,以信仰为根基,拼尽全力抵御邪恶。在抵御的过程中,增强个人的承受力,在承受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个人抵御的过程中,会将信仰、观念、思维和言行,传给自己的子孙,支持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文化主要指社会层面,信仰则主要涉及个人。社会文化与个人信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信仰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在个人的方方面面。个人核心信仰决定基本观念,观念扩展为整体思维,思维决定个人的语言和行为,进而形成个人的习惯和综合能力。简言之,观念、思维、语言、行为、习惯和能力等个人的方方面面内容,都是信仰的结果,反映核心信仰。

 

个人信仰与社会相冲突,塑造个人的人生。人在世界中生存,必须应对各种生存问题。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中的关键是人类社会。个体在自然界的生存概率极低,因此需要形成组织-社会,以共同面对自然界,提升个体的生存能力。同时,社会对个人进行约束和限制,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牺牲个人。因此,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塑造个人信仰,让个人完全遵从社会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一个人具有独立的个人信仰,与社会在方方面面发生冲突。而个人信仰与社会的冲突,决定了人的生命过程,或者叫做人生。

 

1、 信仰(faith

 

信仰是将个人自己置于某个目的之下,信任依赖这个目的。这个目的是个人的最高意义,个人为这个目的而活,给人指导生命的方向,也是个人的心理依靠。个人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根据信仰而来,并且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

 

个人信仰的形成包括家庭、社会和个人经历。一个人从小成长,被父母(监护人)灌输信仰。父母的灌输方式包括语言和行为,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是正常状态。当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社会各方面都在试图给个人灌输信仰,或者改变个人最初的信仰。而当个人的经历、学习和思考越多,从个人的角度建立的独立信仰也越明确。  

 

信仰对于人生,如同种子对于植物。不论大树还是小草,种子的基因决定植物的种类。同样,信仰的品质决定个人的基本品质。人与人的不同,根本是信仰的不同。当信仰对个人起作用,表现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关键的时候,信仰决定个人的选择,对于个人的生死成败和子孙未来具有根本作用。

 

2、基本观念(basic concepts

 

基本观念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部分(三观)。世界观的意思是,世界是什么样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观是指,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价值观则是人们对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

 

基本观念是个人信仰延展和扩充。个人信仰决定基本观念。如果说信仰是种子,基本观念就像是树根。在个人的基本观念中,不论对世界、人生还是价值排序的认识,都来自于信仰,并与信仰保持一致。而且,基本概念本身也不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具体贯彻和扩展信仰。从作用上,信仰本身不能作为人生基础、不能直接指导人生;而围绕信仰而形成的基本观念,则起到指导人生的作用。基本观念是人们觉得理所当然的正确认识,不需要进行思考而证明。

 

基本观念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主要包括两方面:1、是非对错的判断,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些事对、某些事错,因此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喜爱、或者讨厌恐惧的态度;2、关注重点和认识盲点: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场景,会关注不同的事情,同时也忽略不同的事情。 不论关注或者忽略(认识盲点),也由基本观念决定,并且从某个侧面表现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决定个人思维。个人的思考建立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在基本观念框架内进行。从根本基础上,个人出于三观,才进行思考。同时,个人的思维主要局限在三观的框架内,尤其在个人的对错认识和关注点/认识盲点的框架内进行思考。通过思考,个人将内在的三观和外界事物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个人的思维。另外,当个人思维无法解决问题和解释事物的时候,三观会直接发生作用,决定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判断。

  

3、思考/思维(thinking

 

思考/思维是个人信仰和基本观念的直接反映,能够系统表现个人信仰和基本观念。思考主要包括思考导向、思考重点和整体思维三个部分。

 

思考导向基于关注重点/认识盲点。对于关注重点,个人思考的多,而且可能持续思考。对于认识盲点,个人可能很少思考,或者根本不思考。根据思考的多、正常思考、很少思考和根本不思考的安排,个人就形成相应的思考方向。由于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关注重点/认识盲点,因此形成不同的思考导向。

 

思考重点指的是多点思考,掌控思考/思维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思考方向上、或者对具体事情进行思考时,思考重点起到具体的支持作用。通过多点的重点思考支持,思考导向和具体事情思考才能够基本实现。而重点思考的基础也是基本概念、对错认识、关注重点/认识盲点。

 

整体思维将思考重点联系在一起系统的权衡和推演。整体思维是基本观念的体现,是思考导向的实践,是思考重点的动态组合。当不同的思考重点,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且对组合对比和选择时,个人思维开始活跃,表现出思维的整体特点。

 

思考/思维是个人观念和言行的中间体。如果说信仰是种子,基本观念是树根,思考则可以看做是主树干。个人的思考方向、思考重点和整体思维能够较为明显地表现基本观念,将基本观念系统地反应在所思、所想的方向和事情上。同时,个人思考指挥语言和行为,决定言行。

 

4、语言和行为(behaviors

 

一个人的内在信仰、观念和思考,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如果说思想是树干,仍然处于较为完整的状态;那么,语言和行为则是树枝和树叶,具有多个分支,表现为多种方式。当个人面对不同境况时,使用具体的不同的言行。

 

个人整体行为可以分解为语言和肢体行为(简称行为)。语言和行为是个人信仰、观念和思考的具体表达。从形成原因上,语言和行为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有时相互分离、有时相互配合,同样反映个人的信仰、观念和思考状态。

 

行为是个人的综合反应。一个人的行为综合了几个层次,包括生存本能层、信仰层、观念层和思考层。例如,吃饭属于生存本能,不吃猪肉和血属于信仰,吃饭不大声咀嚼属于观念,专门选择吃有机食品属于思考。大多数的个人行为,都包括这些层次,而这些层次除了生存本能外,最终反映个人信仰。在影响个人行为因素中,生存本能的比重最强、影响最大,而思想的比重最弱、影响最小。在一些时候,个人信仰、基本观念和思考相结合,能够战胜生存本能,让人做出违背生存本能的事情。尤其在战争中,一些敢死队员主动冒险冲锋,就是信仰指导的观念和思考,最终战胜个人的生存本能而行动的结果。

 

语言是个人思考的直观表达。一个人的语言与思考直接相关,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思考。一个人的信仰和基本观念强,而思考弱,往往表现为语言简单、直接、武断,同时缺乏复杂表达。如果思考强,而信仰和基本观念弱,就会按照个人的理解方向,进行各种思考和推演,并且试图用自己的思考证明信仰和基本观念。

 

语言又大致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可以用来表达思考。口头语言表达思考的时候,往往强调对于信仰和基本概念层面的思考;书面语言表达思考的时候,往往更多侧重于思考的过程,包括思考方向、思考重点和整体思维。因此,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内容明显不同,表达风格也明显不同。很少人能既善于口头语言、又善于书面语言。

 

个人语言和行为往往不匹配。一般来说,语言表达越多的人,个人行为相对少、相对弱;而行为越多、越强的人,语言表达也相对少。也就是,爱说的人不爱做,爱做的人不爱说。而人们往往愿意相信喜欢说、说的多的人,结果经常发现得不到应有的结果。

 

5、素质和能力(quality & capability

 

素质和能力是信仰的最终结果,从根本反应信仰对人的作用。结果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的信仰形成后,需要经过基本观念的形成和强化、持续的思考过程、相应的语言和行为的反复联系,最终形成个人素质和能力。 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就像大树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结果,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持续的投入哺育。

 

素质和能力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素质和能力表现为,个人具体的行为习惯、以及个人的行为能力,就像果树具体结的果子。一般来说,素质指一个人不说什么、不做什么。例如,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说脏话、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 能力则指的是,个人能够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例如,一个人能够流利地说中文、英文和德文,或者独立写出高质量的心理分析诊断文章,发明制造某种用途的机器设备,做出精细的木匠活,在12秒内跑100等等。

 

广义的素质和能力,则从信仰而来的素质和能力,更像大树的成长本身。除了包括狭义的内容外,广义的素质和能力更表现在深入的层面。首先,信仰是否建立在真理之上,从真理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这种情况,就像果树是否扎根于沃土,持续获得土壤的营养。其次,基本观念是否充分和完善,是否与信仰紧密结合,能够支持个人思想的成长。就像果树的根系是否完整、是否发达、是否深扎于沃土之中。第三,个人思考是否基于观念,进行持续的思考,持续提高思考能力,就像果树的树干持续长粗、长壮。第四,个人是否持续进行语言和行为的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具体的技能,更保持健康强壮的身体、冷静而主动积极的思考、多种兴趣爱好等等。

 

6、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个人需要从社会中获得合作资源,更容易实现生存和发展。同时,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要求个人做出妥协和牺牲。因此,在个人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出现持续的冲突。这种冲突既影响个人的自身能力成长,又对社会运转产生影响。

 

在任何社会中,绝大多数个体都感觉到匮乏,进而导致生命的严重残缺。从表面上,这种匮乏起点是物质匮乏,进而让绝大多数人感受到精神匮乏。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找不到匮乏的原因,所以朝着错误的方向解决个人匮乏的问题。当个人在错误的方向走的越远,越感觉到匮乏,进而更努力朝着错误方向前进。错误的结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精神残疾:包括疯狂和抑郁相交替的状态,以及其它精神问题;二是身体残疾,并非某个肢体部位的残疾,而是整个身体羸弱、肥胖、各种脏器问题等等。

 

当大多数个体表现出严重残疾,表明整个社会的问题。不论人们如何夸口社会发展,但人类社会在持续走向堕落腐化,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邪恶社会。邪恶的社会文化支持邪恶,让具有邪恶能力的人获得金钱和权力。邪恶社会完全要求个人遵从社会,并且随时为社会牺牲。对于拒绝完全服从的个体,邪恶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打压,或者肉体消灭。随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丧生对邪恶的抵抗意志,成为邪恶社会中的服从者,也就是邪恶的奴仆。这些人的子孙也基本被邪恶征服、成为邪恶的奴仆。当抵抗的力量消失,邪恶社会的结果是社会走向疯狂,进而大规模崩溃,成为邪恶奴仆的人们走向灭亡。

 

面对腐化和邪恶社会的时候,个人需要持续强化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个人不仅需要强化狭义的素质和能力,更需要持续强化广义的素质和能力。将信仰扎根于真理,以信仰为根基,拼尽全力抵御邪恶。在抵御的过程中,增强个人的承受力,在承受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在个人抵御的过程中,会将信仰、观念、思维和言行,传给自己的子孙,支持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 上一条
  • 下一条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