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中国经济分析 > 港澳台经济分析

联想控股的荒诞大坑

2015-07-02 22:41:58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联想控股的荒诞大坑

王尚一

 

联想控股是大陆经济的典型,也是投资者的大坑。大陆经济的实质是,在心狠手黑的国家领导人指挥下,通过暴力、谎言和金钱收买结合等方式,对社会和民众盘剥,能发展起来的大陆公司,极少使用正当竞争的手段。大多数公司与权贵相结合,利用各种体制资源,从大陆社会中吸血。其中,联想控股是典型小土共型公司,从不论柳传志的邪恶行为模式、联想控股的滑稽业务运作和还是极为荒诞的财务报表,都是中共经济的缩影。当投资者对联想控股投资,等于和联想的邪恶、滑稽和荒诞合作,结果将不是获利分享,而是被联想控股吃掉所有的投资。与邪恶合作,必然被邪恶吞噬。

 

领导是企业的核心,决定企业的方向。我在《中国实体经济走向末日》中,分析过联想的倪柳之争。倪光南是联想早期生存发展的核心,通过技术让联想成名,并且在早期获得丰厚的技术利润,不过由于当时联想是国营体制,免费使用倪的专利、技术与管理才能发展起来,同时不给倪光南任何报酬。柳传志最初只是个办事人员,根本不在核心领导团队之内,但是柳借助其父在中共技术官僚体制内的地位,通过政治斗争的手段上位,将倪光南排除出局。虽然倪光南一直抗争,但是柳善于在体制内活动,牢固地控制局势。当联想上市时,倪虽然对联想早期生存和发展做出绝对贡献,但是被排除在股权计划之外,没有从联想的发展中获得任何收益。

 

柳传志是典型的小土共邪恶做法,通过暴力、谎言、金钱等收买等手段,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在倪时代,孙宏斌作为联想最优秀的销售人才,为联想建起一个高收益和高利润的技术产品销售模式。柳替代倪不久,年轻气盛的孙宏斌敢顶撞柳,柳不是说服教育或者开除孙,而是给孙宏斌安插罪名把他送进监狱。柳以此杀一儆百立威,稳固自己在联想的统治。孙出狱后找柳谈话,柳又说孙是无辜的,随后孙的罪名被免除,等于白坐一次牢。柳又提供部分资金让孙创业,以金钱收买让孙闭嘴。

 

联想做大后,柳对外讲创业故事时篡改联想历史。柳公开说,联想最初靠他当二道贩子逐渐把联想做大,抹煞倪的技术对联想最初生存的关键作用以及后来联想在香港上市的基础作用,柳这种依靠暴力排除异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及篡改公司历史的做法是中共行为的一个典型缩影。

 

柳上位后,联想主要靠中共体制和中国市场盈利。柳自己也说过,联想在早期通过走私电子元器件谋利,这种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不过柳辩解说,当时很多公司都走私。柳砍掉联想的研发部门,等于消灭掉当时中国最有希望的、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随后,联想代理多种国外品牌的电脑产品,帮助外资品牌开拓中国市场,打压本土品牌和产品的成长。

 

在国内个人电脑热时,联想利用民众缺乏基本的PC知识和崇拜联想品牌的心理,开设联想电脑专卖店,高价销售个人电脑。PC竞争过于激烈,联想利润迅速下降,联想开始转型,在高价收购IBMPC部门后,Thinkpad系列实施差别价格策略。联想在国外市场低价销售,而在国内市场以超高价销售,也就是通过盘剥中国消费者来补贴美国雇员和国外消费者。联想还通过打爱国牌和国家安全牌,高价大量卖电脑给体制单位。另外,联想也跟随潮流开发网站、做手机等。

 

柳传志以联想教父的角色现身说法,大谈贸工技思路,从文化宣传上淡化或者贬低技术研发,抬高倒买倒卖和贴牌组装的所谓IT公司。不过,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采取质次价高的政策,导致联想品牌形象日益恶化,而且联想跟风开发的项目大量亏损。

 

在联想电脑利润急剧降低后,联想实施控股公司和联想集团的两级公司模式,柳实际上退居二线。随后,柳开始操盘联想控股,进入看上去有利润的其他领域,搞所谓的多元化发展。

 

因为利润日益降低,柳实施的联想多元化也顺理成章。柳作为典型的小土共,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能力很强,但是发展业务的能力极弱。从IT行业角度,创新技术是利润的基础来源,只有持续技术创新,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率。而柳缺乏技术理解能力,无法领导技术研发和推广,自然砍掉技术开发部分,保留自己懂的业务。

 

随着科技原件关税降低(走私无利可图)以及联想早期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联想的利润越来越低。为了在低利润市场中生存,高成本的联想电子产品只能降低质量,导致市场口碑日益下降。联想为了获利,需要进入其他有利润的领域。房地产火热时,联想也参与房地产;当现代农业和食品的概念被大肆炒作后,联想进入农业;当金融热起来后,联想又进入金融领域。

 

总的来说,联想毫无技术和市场预见性,只能跟随市场热点进入相应的市场。即使柳强调业务多元化,其多元化能力也极弱。在联想IPO的招股说明书中,联想控股的主要资产仍然是在激烈竞争中越来越艰难的联想集团,占到联想控股的94%

 

联想控股的多元化导致其管控能力极其低下,业绩恶化速度极快。首先,联想进入房地产正当时,本来应该快速获得一席之地,但实际上联想地产的发展能力和绩效都相当差。从2014年开始,中国房地产销售急剧恶化,竞争力弱的联想地产自然艰难度日。在联想控股投资的其他领域,营收和利润更是惨不忍睹。

 

例如,大陆农业和食品是利润率低,操作极为复杂的行业,除了少数外资品牌和本土毒食品的加工食品品牌,基本没有其他成功案例。联想连房地产开发都操作不好,再进入所谓高端的水果和茶叶领域,更是打水漂。更重要的是,联想投入巨资,由本来是联想集团的高级经理操作,整个运营过程成本极高,对于真正做农业的人来说,这种模式不可想象,别说收回投资,就连运营成本都收不回。

 

结果就是,根据联想IPO的招股说明书,联想2014年的房地产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上升,但净利连续三年大幅下滑,去年净利不到10亿,减值亏损7.55亿;农业食品亏了近10个亿;化工能源亏了近8个亿。

 

联想集团为了上市,在利润上编故事已到了荒诞的程度。这种编故事,比起柳传志编造微软的起家史将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后来的联想)说成以二道贩子的身份,在香港上市的故事,更加荒诞滑稽。例如,根据联想集团自己的公报,其金融服务与现代服务业盈利丰厚。前者去年营收13.18亿,净利10.80亿元;后者去年营收8.53亿,净利高达10.73亿。

 

从事金融业的人如果看到金融服务业的净利超过营收的80%,必然极为好奇。一个连低智力的房地产都操作不好,能在金融服务中获得80%的利润水平? 这种金融服务业没有资金成本?在金融服务过程中没有竞争者杀价?其利润甚至比高利贷旁氏骗局都高?

 

最荒诞的是,联想的现代服务业净利远远超过营收。而根据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中有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套用会计恒等式,联想现代服务业的收益是 8.53亿元--2.2亿元)=10.73亿元。 这里有个问题出现了!世界上会有什么样的无私奉献者,在帮助联想赚8.53亿元后,不仅不要工资和利润分成,还倒给联想2.2亿元的巨款,让联想的利润达到10.73亿元?

 

更重要的是,联想控股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只能紧急到香港圈钱。虽然柳传志善于在体制中钻营,并且通过体制销售产品。但是,由于大陆经济本身急剧恶化,在2014年底开始进入全面崩溃阶段。联想集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市场困境,资金压力和利润压力日益增大。除了荒诞的金融服务和现代服务业之外,联想其他的业务均需要大量的现金,同时面临大量亏损。

 

一般来说,大陆公司在能赚钱时,通常想方设法独吞,不会想着上市,只有亏损缺钱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上市圈钱。对于联想来说,到香港上市是最优的选择。因为,联想如果在国内上市,审批周期长,竞争激烈、上市成本极高,而且难以保证上市圈钱的确定性;如果到美国上市,按照联想控股的业务模式,金融服务业的利润率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利润大于应收的财报,直接会被会计和审计部门扔到垃圾堆;只有在香港上市,一方面利用香港人迷信大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利用香港人迷信人脉和名人,才能圈到巨额资金。

 

比联想编故事更荒诞的是竟然有很多香港富人成为联想控股的基石投资者。联想控股上市前,获得多达24位基石投资者的投资,内地包括郭广昌、李东升、马云和马化腾,而香港富豪郑裕彤(5000万美元)和郭炳湘(3000万美元)巨资认购,同时李嘉诚和李兆基也参与认购。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如果说内地富豪支持柳传志,是类聚的结果,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这些富豪都是大陆共产经济和文化下熏陶成长的结果,而香港富豪也参与其中,与柳传志这样的小土共为伍,并且投资荒诞的联想控股,只能让人怀疑这些人的智商或者这些人的人品,或者兼而有之。

 

另外,当这些名人基石投资者的认购规模达到总IPO圈钱量的一半,也给其他中小投资者树立榜样,吸引中小投资者超过44倍认购,最后融资总额达到151亿港元。

 

展望未来,联想控股就是个151亿港元的大坑。从圈钱的角度,即使不考虑联想市值交易的虚拟部分,即使不考虑上市后一段时间原始股东抛售股份套现更多钱,仅仅从IPO融资的金额,联想控股已经从香港圈走151亿港元。即使不考虑大陆富豪和大陆中小散户的投资额,仅仅从香港圈走的资金也非常可观。

 

从未来收益的角度,即使大陆经济能维持稳定,从联想财务报表和业务分布的趋势上,联想未来也必然出现利润急剧萎缩或者加剧亏损的局面。在大陆经济全面崩溃的背景下,联想在2015年将经历巨亏,如果大陆经济社会形势恶化速度够快,联想控股的投资者最迟在2016年就会看到自己的投资损失惨重,甚至可能一文不值。

 

挖一个大坑,可以容纳151亿港元的千元大钞,这个坑有多大?人们把血汗钱投到联想控股,就等于自己的血白流到这个坑里,当大陆经济崩溃传动到香港,人们只剩追悔莫及。

 

2015630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