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1. 手机版
  2. |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网站首页 > 中国经济分析 > 中国大陆经济分析

中国银行业资金链断裂

2017-06-30 11:40:01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阅读

中国银行业资金链断裂

王尚一

 

 

中国银行业资金链已大面积断裂,中国系统性危机从核心部分爆发,快速向全社会传导。银行业在垮塌前貌似坚若磐石,一旦开始垮塌则迅雷不及掩耳,银行业做为现代经济的中枢,其垮塌将直接快速引发经济和社会崩溃。

 

银行业垮塌分三个阶段:第一,大规模坏账。银行贷出的大量资金无法回收成为坏账,银行实质破产。第二,资金链断裂。坏账规模过大,银行回笼资金枯竭无法更多放贷,只能急剧紧缩放贷资金先维持自身费用和储户日常取款需求。第三,储户挤兑和银行关门。银行大规模坏账无法继续掩盖,从隐性实质破产变成现实倒闭。当前处于第二阶段。

 

 

坏账滋生的温床

 

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是坏账滋生的温床。人们总是对银行充满莫名的信心,赚点儿钱往哪里放呢,对自己不放心,对家人不放心,对小偷小摸更不放心,只有存银行才放心。这种放心因何而来?对银行的极大信任和极强信心。

 

人们不理解银行业危机。人们无视银行业的巨大风险,金融业人员甚至不相信银行会垮塌。银行业是资金中枢,也就是钱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银行没钱(资金链断裂)的状况非常罕见。说到银行挤兑和关门,人们觉得那只是写在书本里,尤其金融从业人员,把银行关门当做无稽之谈。

 

金融业的超级自信缘自三方面:第一,凯恩斯主义占据主流后,现代金融教科书主要成为谎言洗脑工具,过度夸大金融业的作用和力量,同时回避和淡化金融业危机的内容,以至于金融业人员藐视风险甚至对风险一无所知。第二,二战后,印钞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业人员浸泡在泛滥的资金海洋中,切实感受到金融的巨大力量,他们难以想象资金匮乏的情形,更不认为资金链会断裂。所以一旦银行业资金链断裂,金融业人员的震惊通常超过清醒的外行。第三、最重要的,当银行业发生危机时各国政府往往全力救助。银行业倒闭和金融业崩溃会直接导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崩溃,政府无法承受,所以总是全力解救银行业。既然如此,银行业就为所欲为。

 

金融业超级自信的态度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展露无遗。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已经开始显露,周边行业忧心忡忡,只有金融业信心十足。结果就是雷曼兄弟倒闭时,世界金融业目瞪口呆。第二天各银行紧急收缩信贷,银行业资金链大规模断裂,迅速传导到全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且迅速转化为经济危机。美国政府紧急操作,美联储疯狂印钞帮助银行连接起资金链。中国、欧洲、日本随之采取同样行动,疯狂印钞共同刺激世界经济。 

 

在中国,政府表面可以随意印钞给银行补充资金,银行业拥有充沛的资金补给。人们普遍抱着政府万能的信仰,既然政府可以无限印钞,只要敢印钞银行就不可能关门,一切问题都有解。

 

1990年代中期起,中国银行业经历过资金链断裂、濒临关门的危机。朱镕基立下军令状保护共和国长子,在政策支持下,国企不仅实施工人大下岗,还从银行获得天量贷款。数年后,不仅国企没救活,还把银行拖下水。银行坏账堆积如山,资金链断裂,只能通过高息揽储(部分地区超过15%)获取资金来勉强维持银行不关门。

 

银行危机传导到社会,即为经济与社会危机。如果没有先前的疯狂信贷,银行即使卡紧贷款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有限,人们尚能正常生活。但在1990年代银行业危机期间,各地三角和多角债如一团乱麻,银行陷入坏账泥潭,无法实施正常信贷和支付功能。除了高息储户被黑掉钱,很多地区的正常储户取钱也受到极大限制,大额取钱困难重重。国企工人不是大下岗就是大欠薪,生活异常艰难。

 

创造出银行危机后再解决危机。朱修改银行法加强中央集权,实施政府推动下的无限印钞,全面推行血汗工厂经济,推动出口创汇。与此同时体制还成立掩盖坏账的资产管理公司、让一些金融重灾区的信用社倒闭以及吞掉高息储户资金(宣布高息账户作废,银行不仅不付息甚至不还本)等方式,银行业最终走出危机。这种自己创造危机进而解救危机的模式,是典型的中国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大大增强民众对体制的信心。

 

21世纪银行业进入新一轮规模快速增长期。根据中国美元为锚的金融机制,随着出口创汇和外资进入中国,中国外管局可以增发相应的人民币给创汇者和外资在中国境内使用,同时中国额外印钞供体制消耗。在货币总量规模的快速增长环境下,1990年代积累的银行坏账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银行业表面进入黄金时代。银行业对社会的资金供应越来越充足,经济受到资金支持后也越来越火热。

 

2008年底4万亿号令发出后央行疯狂印钞,银行再次大规模放款。彼时中国出口急剧下降,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在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口号下,中国跟随美联储的脚步疯狂印钞,而且步子比美联储迈的更大。随着天量贷款的释放各领域得到充足的资金,尤其央企、地方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很多之前从银行根本贷不到款的私企,也被惠及获得可观贷款。在银行贷款的支持下,神州到处风风火火进行建设和扩张。

 

民众对体制掌控银行解决银行危机的能力更有信心。2009年起中国替代美国成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虽然美国经济规模比中国大得多,但中国经济增长更快,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更大,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1990年代的银行危机甚至危及政权体制都挺了过来,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如此雄厚,若银行业危机再现,完全可以复制过去的成功来扭转乾坤,轻而易举。

 

技术官僚阶层兴起使银行业的操控能力大大增强。1990年代中国金融系统人才匮乏,从上到下都盲人摸象,上层喊口号动员,中下层贯彻执行,既看不到过程,也无法预料结果。进入21世纪,香港、海归和本土金融人才大量涌入中国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银行业的操作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获得大幅提升。银行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共同作用下显得很强大,人们也因此坚信,有这样强大的技术官僚团队银行危机不会再现。

 

 

坏账是怎么炼成的

 

中国银行业经过朱的改造后实际成为美元的衍生系统。表面上银行业可以随意印刷人民币,根源上人民币以美元为锚,中国印钞的界限是外储规模。朱大力推动血汗工厂经济以及全力吸引外资,到2008年积累1.5万亿美元外储。随着美元外储不断增多,人民币按比例大量增发。2008次贷危机后世界看好中国经济,美联储印钞产生的廉价游资以万亿美元规模疯狂涌入中国。

 

2008年后中国经济模式从出口导向变成外资依赖,银行业整体转向。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出口急剧下滑,中国经济从血汗出口为主导转向内部经济。虽然出口创汇减少,但天量国际游资不断涌入支持外储急剧增加。在外储支持下,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变成40万亿人民币印钞如洪水般涌向市场,国企、地方政府和私企都大跃进式扩张。只要美联储QE印钞廉价美元游资进入中国,央行即可大规模印钞支持银行业大规模放贷。

 

中国银行业甩包袱的能力和速度快速提升。美联储在201011月实施QE2后,沉寂近两年。2011下半年QE资金效用衰退,进入中国的美元游资大幅减少,根据与美元挂钩的原则央行印钞开始卡紧。银行业资金链相当紧张不得不收紧放贷,但各级扩张正轰轰烈烈展开资金需求量有增无减,这次银行业的取舍表现出操作技术的长足进步。1990年代银行数年大规模放贷,既无目标也无约束,最后被巨额呆坏账拖入关门边缘;2010年后央行与各商业银行认识到贷款和资金风险,及时刹车快速改变大水漫灌模式,卡紧一切可能增加银行呆坏账的风险放贷。

 

银行业的技术操作促使其他经济单位改变。银行业过度关注自身风险卡紧各类贷款,导致经济出现第一次困境。例如卡死对铁公基的大规模放款,导致铁道部万里大停工,铁道部被迫改名铁路总公司,改为国企式资金操作,除要求银行放贷外还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资金合作,增加债券发放,引诱私企参与铁路建设,并且大规模拖欠供应商款项。另外,银行业意识到地方政府的风险,不再对地方政府大规模直接放贷,卡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直接导致各地房地产市场冷却,经济陷入危机。地方政府不得不积极开拓财源,启动债券、理财和高利贷的多种集资模式。同理,私企扩张缺钱之际寻求各种借贷方式续命。

 

2012年后银行业跟随美联储QE3再次大规模印钞和放贷。2012年中期,中国经济陷入危局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欧美的大众广播电台对中国经济忧心忡忡。9月,美联储开启无底线超级印钞的QE3,大量美元再度涌入中国。中国央行跟随印钞,银行业定向放贷,支持各类铁公基和房地产的再度火爆。中国权贵和富人手中的资金更加充沛,到全世界采购各种奢侈品,显得中国经济风生水起。 

 

银行业的实操模式出现重大转变,高度强调资金安全性。美联储QE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资金紧张,迫使银行业转变重点,高度重视资金安全性。随着人民币货币总量M2超过100万亿,加上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支持人民币总量币值远超美国,成为遥遥领先的世界第一大货币。2008年末,中国M247万亿,增加1万亿美元的外储,等于基础货币6.8万亿人民币,按照5的乘数,即增加34万亿,货币总量增加四分之三左右2012年末,中国M2增加到97万亿人民币,同样增加1万亿美元外储,等于基础货币6.2万亿人民币,按照5的乘数,即增加31万亿,货币总量增加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即使美联储QE3后大量美元流入中国,对中国资金面的影响也日益减弱,资金紧张成为常态。显然银行业操作模式改变,以卡紧信贷、强调资金安全性为主。

 

面对资金链紧张状况,银行业不断实施信贷剥离措施,将资金压力转嫁给民众。信贷剥离的措施看似金融创新,各种新名词和银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见识短浅急功近利的民众被各种新名词吸引,积极跟随银行的指导购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对银行业来说,这是通过对民众销售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把风险转嫁给民众。主要的操作手段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私企实施全面的信贷剥离措施是银行业操作的优先目标。2008年后,不少私企获得大量贷款进行投资扩张。但是当投资变成产能后,面对的却是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断上升的成本、不断下降的销量、不断亏损的利润、越来越难以回收的应收款。一些银行密切监控私企的坏账风险迅速采取措施,不过银行业针对私企状况没有贸然采取行动,以免打草惊蛇。银行利用私企相互之间的熟人关系以及私企老板缺乏风险意识,推动私企相互担保,也就说通常说的联保。如果一家企业贷款出问题,银行可以追溯其他有钱的联保私企,从而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企无法偿还贷款,银行追溯关联担保企业,更多私企被拖垮。

 

第二,银行通过诱骗的手段对私企不断抽贷。欺骗式抽贷是指,私企贷款到期后银行假装继续贷款给私企,但需要私企先借过桥贷/高利贷一旦私企借钱还给银行,银行便不再放贷,私企陷入高利贷漩涡。随着大量私企的银行贷款不断到期,银行欺骗式抽贷的方式日益普及。2013年中期某官媒发表文章提及,中国企业债务约65万亿元,占GDP125%,比5年前上升近30%。文章说,“企业庞大债务酝酿的风险越来越高,成了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之后又一大经济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会导致中国经济全面衰败。因此,政府、银行及社会各界应对企业债务予以高度关注,除帮助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债务自我消化能力外,更应为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创造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这种文章实际是吹响号角,要求银行全面对企业卡紧资金。由于银行业无法完全卡死国企,只能对私企动刀,不仅完全对私企停贷更全面抽贷。中国私企老板普遍狭隘和短视,完全不关注此类信息的意义,直到陷入可怕的甚至致命的债务黑洞。

 

第三,银行大量推动金融创新规避自身风险。上述文章中提到影子银行并将其做为一个重大风险部分,但实际上在金融监管超级严厉的中国,连具有偿还能力的私人集资几亿都会被判死刑,影子银行根本不可能随便产生。影子银行的爆发成长,根本就是银行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把风险转嫁给社会。例如,各种传销日益猖獗,2012年后各地高利贷疯狂生长和破裂,银行直接推销或欺骗储户购买不保本理财项目,泛亚和e租宝等大规模庞氏骗局,P2P等各种新的金融模式,都属于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影子银行不停发展和翻新,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地方政府的口袋。庞氏骗局曝光后损失的只是民众,银行成功避过风险。另外保险公司也快速发展,替银行业担负风险投资功能。

 

第四,银行在多方面放贷硬指标下采取各种措施将风险转嫁到民众头上。银行做为体制的资金中枢,其首要任务是为国企和地方政府等大型体制机构输血,银行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是把各种资金负担转嫁到民众头上。贪婪又愚蠢的民众积极从银行手中接盘,自身放血支持银行业。同时民众又是一盘散沙,无法承载重大资金供应,所以要集体拉进圈套,人多力量大。泛亚和e租宝套取资金上千亿,很多投资人家庭遭受灭顶之灾,但对整个国家经济来说,千亿只是很小的数字,不到一个大型钢铁厂的负债额,更不用说铁道部负债4-5万亿。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运转尤其以铁公基、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都需要银行大规模融资贷款,而银行对这些猪队友责无旁贷。至于民众,自己钻的套自己哭着爬出来,就当对深信不疑的万能政府爱的奉献吧。

 

第五,银行积极推动理财产品销售,既吸引追求高利率的客户又转嫁风险。地方政府大量借贷后,银行认为地方政府负债过高而紧急叫停地方融资平台不再放贷,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巨大资金需求,银行利用强大的渠道网络推广各种理财产品。根据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统计,截止到2011年,全国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同比增长105%,其中普通类产品为18946款(包括55款开放式产品),同比增长122%;结构类产品为1322款,同比下降2%。发售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由去年的81家上升为今年的97家。飙升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一方面展示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商业银行由于吃紧的资金压力变相的通过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来揽储的窘境。相较翻番的普通类产品,结构类产品则是在数量激增的理财市场背景下显得相对冷清。从这段话可以清楚看出,银行在资金紧缺时推动理财产品的动力。2012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金融蓝皮书)预计,“2012年全年的发售量将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2011年时,共有94家商业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16万亿元。从2012年前三季度来看,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3858款,就已经远超2011年的发行总量。而2012年全年发行量有望比2011年增近30%”。

 

第六,金融系统为减轻硬指标负担还试图推动大规模股权操作。股权操作主要通过两个渠道:A股市场和PPP项目(公私合营项目)。1A股市场:2015年的A股大牛市,通过诱骗关注蝇头小利的民众加上巨额的外围杠杆资金支持,最初效果极好,很多地方政府和国企通过上市融资和股价高位减持获得丰厚收益,各地方政府和国企雄心勃勃的计划从股市融资数十万亿,如此以来,银行为国企和地方政府放贷输血的压力急剧缩减,银行运作将非常安全。可惜好景不常A股突然暴跌引发社会震动,体制暴力救市,国家队动用数万亿操作其中银行业资金达万亿,大大增加银行业的资金压力,意味着A股市场操作目标的最终失败。2PPP项目:体制支持地方政府和国企推动PPP项目,即以体制项目为主导吸引私人资金参与。PPP项目从2015年正式启动,到2017年初的规划规模突破10万亿,远景目标是超过100万亿。如果该目标实现,私企将为国企和地方政府提供大量资金,银行业也将很安全。同样遗憾的是,愚蠢的私企老板在过去几年多轮大洗牌中已基本被淘汰完毕,生存下来且持有较多现金的精明老板并不轻易上钩,这部分人还记得1950年代公私合营的历史,对体制本质也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即使公私合营披上PPP马甲闪亮登场,也没有多少老板上当,几乎所有PPP项目始终处于招商状态。银行业减轻资金压力的意图没能实现,只得继续给国企和地方政府放贷包括支持各种PPP项目。

 

股权操作失败后,银行面对日益沉重的放贷压力资金压力不断增大。对私企收贷后银行的放贷压力主要集中在国企和地方政府,表现在三个部分:第一、规模日益扩大的借新还旧。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日益庞大无力还贷,银行需要进一步实施贷款操作,放新贷对旧贷延期。第二、越来越大的新投资规划。国企和地方政府为维持社会的乐观情绪,不断进行新的投资规划,资金需求越来越大,需要从银行获得更多贷款。第三,实体经济走向末日。国企和地方政府直接依靠实体经济生存,随着实体经济走向末日,国企和地方政府难以搜刮到更多油水收入状况不断恶化,需要银行业更多放贷输血补充。银行面对以上三部分贷款吸金器,资金越来越紧张。

 

银行业面对困局通过技术操作缓冲。银行业既要大量放贷以防止系统性崩溃,又要控制信贷资金防止过度超贷;既要保障整体行业运转,又要对个体企业单独管控;既要供应贷款,又要各地方政府和国企挖掘自身潜力尽可能去利用民众资金;既要让部分经济单位爆破,又要控制爆破的社会影响。在上述种种条件限制下,银行既要保障自身的资金安全,又要把限贷影响控制在低级层面,让民众感觉不到自身经济受到威胁。

 

银行在钢铁行业的操作清晰反映银行技术操作的模式特点。钢铁行业是银行信贷的一个大行业,也是典型的混合行业,其资金来自于体制投资和银行贷款(体制计划经济),同时原材料和销售面对市场(自主市场经济)。当市场恶化时,钢铁行业更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维持自身运转并参与价格竞争。从银行角度,既要对钢铁业控制信贷规模,不能让各大钢厂打自杀式价格战导致银行贷款全部打水漂;又要不断贷,以免引发各大型钢铁企业直接破产倒闭。基于此,中央体制提出去产能的政策导向给银行技术操作空间。一方面,银行卡断私营钢铁业的信贷,私营钢铁业被卡死后减少私企与国企的竞争,各大钢铁国企的日子好过些;另一方面,银行控制和减少钢铁国企的信贷量,减轻银行业的放贷压力;同时,银行迫使国企实施批量去产能措施,分期分批解雇工人。这种方式多方兼顾,没有大型钢铁企业倒闭,不会造成全国性震动,工人化整为零被解雇很难得到社会关注。

 

基于上述多种银行的技术操作,绝大部分民众陷入各类庞氏骗局被轮番割韭菜。2008年之前,民众普遍有储蓄习惯,4万亿之后,民众把理财挂在嘴上。银行把储蓄利率降到极低水平,同时大水漫灌造成持续通膨,民众眼睁睁看着手中现金快速贬值。媒体推波助澜强调大通胀,引导民众在银行储蓄存款的意愿急剧下降,期望通过投资跑赢通胀获得更多收益。趁民众慌乱之际,银行理财和各种庞氏骗局都与各级政府合谋积极操作套取民众现金。随后每一个骗局的败露,都意味着一部分民众的现金打水漂,各种庞氏骗局大爆破,意味着大量民众不仅没有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甚至本金也被骗走。

 

2012年后银行业集中操作房地产。此前银行、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相互联系并不特别紧密,银行停止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后,以房贷的方式主导房地产开发和操作,间接支持地方政府。地产商高价从地方政府手中高价拍地后,以地块做抵押从银行获得开发贷款,然后把楼花卖给购买者,购买者交首付并从银行按揭贷款。地产商拿到购房者首付和按揭贷款资金后,一部分归还银行的开发贷,一大部分缴纳地方政府各项税收,一部分偿还供应商欠款,一部分留作企业运营费用和利润以备后续从地方政府继续高价买地。

 

银行集中贷款推动房价暴涨全力支持地方政府。银行集中操作前,房贷只是贷款的一部分,跟随社会中的资金量增长而增长,房价被动逐渐上涨。集中贷款后,地方政府和地产商迅猛推高房价,创造出房价不断暴涨的舆论和氛围,引发民众抢购。媒体和房产中介兴风作浪,一次次制造房价暴涨和日光盘的噱头,给民众造成房地产需求旺盛房价永远涨的假象。随着时间推移,媒体、房产中介和炒房者干脆撕下面纱,直接宣传银行大放水人民币变毛,房价只会上涨不可能下跌。炒房变得越来越普及,各行各业争相进入房地产。在银行带动的整个社会资金推动下,房地产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地方政府获得巨大现金流又去进行更多城市规划,尤其是规划大量地铁线,把房价暴涨往近郊和远郊延伸,企图把房价上涨进行到底。

 

银行在集中贷款过程中把自身资金风险转嫁给民众。银行直接贷款给地方政府时代,所有地方政府违约的风险都集中在银行身上,而经过房地产业的集中贷款银行风险大规模转移。通过集中贷款,银行、地方政府、地产商和房地产中介组织起来,联手引诱民众贷款买房。买房者最少缴纳20%首付,同时背负80%房贷。房价暴涨后,20%首付足够地产商建筑成本,80%的房贷成为各利益方的利润,其中地方政府获得大头,而地方政府在获得资金的同时不再对银行负债,购房者则背负高额房贷成为债务接盘侠。

 

房奴累并快乐着。随着房价持续上涨,整个中国陷入买房狂潮。但由于房价高企,大部分民众无力付全款购房,背负沉重房贷后成为房奴,既消耗既有现金,又背负房贷,还搭进去未来二三十年的预期现金流。民众变身房奴后都努力工作,削减一切不必要开支,不在乎劳累过度衣衫劣质营养不良,甚至有病也舍不得看能忍就忍,一切以还房贷为核心。当然房价的不断上涨,也让房奴感受到无限成功和喜悦,跻身中产的优越感溢于言表。同样的房子,当房价从2万涨到10万,房奴回家的心情从因拥堵不堪而愤懑变成享受美妙的天堂之旅。房奴给自己定下个小目标,拼命工作提早还贷,攒钱再买几套。

 

银行高枕无忧时新的危机出现。银行把对地方政府贷款转换成民众的房贷,风险大幅降低。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即使吃不上饭,也要想方设法还房贷。有这样的房奴撑着,银行本可以躺着数钱,万万没想到,随着房地产贷款迅速扩大,越来越多房贷变得不再安全,房贷断供出现了。

 

房贷断供规模越来越大导致银行现金流日益紧张。最初商业地产租金收益高售价高高在上深受炒房客追捧,刺激各地商业地产的疯狂开发。随着巨量商铺和写字楼落成供应严重过剩,商铺根本租不出去,炒房客不仅收不到租金,还得支付高额房贷和管理费,相当一部分炒房客弃铺弃供,银行难以回收现金。同时各地疯狂进行住宅项目开发,漫山遍野高楼林立鬼城处处。商业地产和鬼城大量断供,银行现金回款大量减少。

 

 

地产开发炒作链上断供也越来越普遍。住宅市场过度开发房价不断上涨,地产商搜集身份证贷款的比例越来越高,金额急剧增加。在开发商建设和销售完成后,身份证贷款即搁置。如果这些身份证销售房能转售给房奴接盘,银行还能得到按揭还款,如果销售不出,身份证贷款断供,对银行资金链造成很大压力。2015下半年大量炒房客、众筹炒房和中介炒房涌入市场,在一二线城市操作暴涨式炒作,房价快速上涨50-100%,并且从2016下半年轮番爆炒到三四五线城市。这些炒房只出最低首付,以最大比例贷款,买好就不再还按揭,银行担心呆坏账曝光,不敢大量收缴断供房。所以,在轰轰烈烈的房地产涨价去库存背后是银行的过度放贷,房贷从早期的优质贷款变成让银行坐在火山口的劣质贷款。

 

随着实体经济走向末日,曾经竭尽全力还款的房奴也越来越多断供。在银行集中操作房地产贷款后,不断从私企抽离资金供应房地产市场,同时银行也对难以还贷的大中型国企进行控制。随着私企和国企实体不断压缩生产和销售,相应企业的员工持续被减薪和裁员。民众尽最大努力变身房奴后各类消费急剧减少,令实体销售更加举步维艰。2015年股市割韭菜,2016年楼市挖韭菜根,2017年一季度举全年全国之力推高房价,窒息各类实体运营为实体末日板上钉钉。以上每个阶段都有一大批房奴陷入经济困境,失去还款能力被迫断供。随着房奴断供规模越来越大,银行资金回笼越来越艰难。

 

 

银行业资金链断裂

 

坏账堆积如山的银行资金链全面断裂。包括:1、对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大规模贷款无法收回,甚至利息都难以收到,通过放新贷还旧贷掩盖资金困境;2、对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大规模贷款无法收回,甚至利息都难以收到,只好通过放新贷还旧贷掩盖资金困境;3、对私企和红顶私企的巨额贷款,除了及时从私企抽贷和联保回款的部分,其他大部分成呆坏账,尤其红顶私企直接人去楼空;4、放贷给终端买房者的巨额贷款,由于遍地空铺和鬼城,加上实体经济走向末日,相当一部分已成为高风险贷款,断供数量急剧扩大。当银行放出去的所有贷款连收回收利息和按揭都很困难,就注定银行资金链必然全面断裂。

 

银行业深陷泥潭。在1990年代,虽然国企债务几乎把银行拖垮,但国企大规模倒闭后银行等于得以整体切割,民众仍有较多储蓄支持银行基本运转。随着血汗工厂的迅猛出口东南沿海经济极其火爆,出口创汇高速增长为银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央行配套大规模印钞加倍衍生新现金流,最终支持银行走出困境。而目前,无论国企、地方政府、实体经济还是民众都债台高筑,出口状况日益恶化,银行资产中绝大部分都是呆坏账。而且银行无法对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切割还必须继续注资,否则大量国企和地方政府随时停转,但银行资金链正在全面断裂实际根本无力为别人填窟窿。银行的困境意味着银行、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面临整体倒闭危机。

 

国际环境的改变使银行业走投无路。201410月底美联储最终停止QE3,但国际上的廉价美元并没快速枯竭,欧洲央行从2015年连续不断QE以及日本超大规模经济刺激共同增加国际货币供应,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中国。但欧洲日本只能延缓中国外储减少的速度,2015年底美联储第一次加息就对中国银行业造成地震。2016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预示国际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特朗普就职后,虽无暇顾及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但特朗普强调中国汇率操控的言论让人民币不得不止住贬值的步伐。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不断强化,不仅连续加息,还在6月的会议上提出缩表。在人民币对美元坚挺、美联储加息缩表、中国外储岌岌可危的三方面作用下,中国央行失去大规模印钞的空间,银行业无法依靠大规模印钞获得资金来源。在资金链全面断裂和大规模印钞路断的背景下,银行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外资离开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确,进一步扼住中国银行业的喉咙。20163月我在微博说过中国经济二季度开始空中解体关键是外储,到三季度人们还看不到空中解体的迹象,直到四季度一些人才从新闻中得知中国早在上半年已经卡住巨额外资不允许结汇出境。中国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外资维护中国的金融安全,即要求外资不离开中国,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长久。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美元回流美国,如果美资企业下决心离开中国请求特朗普总统出面要钱,中国必须放行。我在《2015外企大溃败》中粗略估算过,中国对外资欠债最少5万亿美元,实际可能超10万亿美元,只要很少一部分美元回流美国,坏账如山的中国外储就会快速清空。外资随时离开中国,大大减少央行大规模印钞的可能性。

 

中国人资金外逃的意愿持续增强,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兑换美元。2016年中国外储不断减少,企业对外投资形成狂潮,安邦、海航和万达表现格外抢眼,银行没想到的是一线城市炒房团的资金也要逃离。京沪深房价暴涨之际,一些早期入场的炒房客悄悄抛盘后并没进入二三四线继续炒作,而是换美元离境。一线抛售一套房可以套现几百上千万,兑换百万计美元,白白跑了体制心疼死。为阻拦中国人换汇离境,体制一方面严查银行正规渠道,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地下钱庄,不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早就全方位立体化,只要有一定的关系网都能找到渠道和方式继续换。所以卡紧民众换汇最多延缓外汇流出,并不能完全杜绝,民间换汇离境不断抵消中国努力骗取外汇的成果。 

 

中国经济领域的愚昧无知和经济系统的僵化惯性让银行业完全忽略世界环境的骤变。20168月初我开始写《特朗普风暴》,全面分析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局势,明确特朗普必然当选的原因以及分析特朗普未来政策的方向,而中国体制豢养的各种政治经济专家对美国真实局势一无所知全部选择支持希拉里,银行干脆闭门造车自顾自操作,继续加大房贷发放,推高一二线城市房价后又推动三四五线城市,以实现体制房地产涨价去库存的神机妙算。11月,特朗普当选总统后释放出更加明确的经济信号,而中国一方面对外保持沉默,另一方面内部更加积极放贷,轰轰烈烈高调展开全面去库存的大跃进运动。12月美联储加息,中国银行业仍然毫不在乎,继续埋头放贷。直到20173月美联储再次加息,中国经济界才如梦初醒一般,紧急推出各种房地产限贷限购措施。4月初在佛罗里达两国元首会面,特朗普政府强力要求缩减美中贸易逆差,中国经济界才终于感受到些许压力,不然还一直坐等笑看特朗普被弹劾呢,不知道人家位置稳如磐石。

 

房价崩盘是银行业资金链断裂的关键表现之一。银行资金20171季度末已经枯竭,由于信息和银行操作的滞后性,地产商和民众3-6个月后才发现资金断流,市场趋势明确。6月中旬,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鹰派表态促使京沪楼市氛围剧变,出现大量抛盘,少数房源价格暴跌甚至腰斩,而5月下旬到6月的房价大幅下跌只是楼市塌方式崩盘的开始。

 

银行越后知后觉,灾难性后果越严重。在银行内部坏账如山资金链全面断裂、国内实体经济走向末日内资和外资逃离意愿急剧增强、国外美联储加息缩表特朗普政府呼唤美元回流要求贸易平衡的三重经济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仍疯狂放贷。疯狂过后,银行只能全面收缩贷款,资金链断裂曝光。随后银行进一步限贷,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失去资金来源大规模瘫痪,反过来进一步暴露银行的呆坏账。银行业呆坏账曝光后,即使不直接倒闭,也实质瘫痪,马上大规模降薪裁员。习惯于在金钱海洋中裸泳的380万银行从业人员将突然发现自己温饱都无法解决,不得不加入房贷断供大军。银行大面积瘫痪后,金融业其他功能将连带大面积瘫痪,另外400多万金融从业人员同样面对大规模减薪和裁员。

 

以上的系统梳理足以明确银行业资金链断裂无路可走。2017下半年开始,银行业资金链断裂、天量呆坏账曝光和大面积瘫痪势不可挡。银行在不断甩包袱、割民众韭菜、推动实体经济走向末日后,也把自己埋葬。 

 

 

2017629

 

2024 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 本网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个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媒体转载请站内联系,否则追究法律责任。